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乡土理念的鹤岗博物馆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时代背景第8页
        1.1.2 项目背景第8-9页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1.2.1 课题研究目的第9页
        1.2.2 课题研究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8页
        1.3.1 国内外乡土理念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0-15页
        1.3.2 国内外博物馆景观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5-18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整体思路第18-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第19-21页
第2章 乡土理念与鹤岗博物馆解析第21-39页
    2.1 乡土理念解析第21-28页
        2.1.1 乡土概念第21-22页
        2.1.2 乡土景观元素的五态第22-26页
        2.1.3 乡土景观特征第26-27页
        2.1.4 乡土理念运用于现代景观的意义第27-28页
    2.2 乡土理念与鹤岗博物馆景观设计联系第28-30页
        2.2.1 生态关联性第29页
        2.2.2 地域关联性第29页
        2.2.3 文化关联性第29-30页
        2.2.4 参与关联性第30页
    2.3 鹤岗博物馆景观广场设计分析第30-37页
        2.3.1 地域背景分析第30-34页
        2.3.2 鹤岗博物馆景观现状分析第34-36页
        2.3.3 鹤岗博物馆景观广场设计分析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3章 基于乡土理念的景观设计原则与策略第39-66页
    3.1 乡土五态理念分析第39-45页
        3.1.1 生态理念分析第39-40页
        3.1.2 文态理念分析第40-42页
        3.1.3 形态理念分析第42-43页
        3.1.4 活态理念分析第43-45页
        3.1.5 心态理念分析第45页
    3.2 乡土理念下的设计原则第45-49页
        3.2.1 生态平衡发展原则第45-46页
        3.2.2 地域文化体现原则第46页
        3.2.3 形式统一有序原则第46-47页
        3.2.4 场地活动驻足原则第47-48页
        3.2.5 场所体验愉悦原则第48-49页
    3.3 乡土理念下的设计策略第49-65页
        3.3.1 乡土生态借鉴与保护第49-54页
        3.3.2 地域文化再现与利用第54-57页
        3.3.3 乡土形态借鉴与提取第57-59页
        3.3.4 体验场所建立与支持第59-63页
        3.3.5 宜人场景营造与确立第63-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鹤岗博物馆景观设计实践第66-89页
    4.1 设计定位第66-68页
        4.1.1 精神家园第66-67页
        4.1.2 文化绿洲第67页
        4.1.3 生态园区第67页
        4.1.4 户外客厅第67-68页
    4.2 表达方式第68-71页
        4.2.1 生态于景观广场的运用第68页
        4.2.2 文态于景观广场的运用第68-69页
        4.2.3 形态于景观广场的运用第69页
        4.2.4 活态于景观广场的运用第69-70页
        4.2.5 心态于景观广场的运用第70-71页
    4.3 设计成果第71-87页
        4.3.1 生态设计第72-74页
        4.3.2 文态设计第74-79页
        4.3.3 形态设计第79-81页
        4.3.4 活态设计第81-82页
        4.3.5 心态设计第82-84页
        4.3.6 功能设施第84-87页
        4.3.7 交通流线设计第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结论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94-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市地下商业街安全导识系统设计研究
下一篇:联合网络工作室建筑创作的非体系化表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