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地下商业街安全导识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与相关概念 | 第12-16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3 论文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哈尔滨市地下商业街空间解析 | 第19-34页 |
2.1 国内外地下商业街空间解析 | 第19-25页 |
2.1.1 国外地下商业街 | 第19-21页 |
2.1.2 国内地下商业街 | 第21-23页 |
2.1.3 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23-25页 |
2.2 哈尔滨市地下商业街空间规划布局 | 第25-30页 |
2.2.1 地下商业街功能解读 | 第25-27页 |
2.2.2 地下商业街规划布局 | 第27-29页 |
2.2.3 地下商业街现状问题 | 第29-30页 |
2.3 哈尔滨市地下商业街整改建议 | 第30-33页 |
2.3.1 提供良好的步行环境 | 第30-31页 |
2.3.2 健全节点的聚合功能 | 第31-32页 |
2.3.3 制定健全的管理规范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哈尔滨市地下商业街安全导识系统解析 | 第34-49页 |
3.1 哈尔滨市地下商业街安全导识系统 | 第34-38页 |
3.1.1 安全导识系统意义 | 第34-36页 |
3.1.2 安全导识系统结构 | 第36-37页 |
3.1.3 安全导识系统分类 | 第37-38页 |
3.2 引导性安全标识设计 | 第38-41页 |
3.2.1 系统的整体性 | 第38-39页 |
3.2.2 单体的连续性 | 第39-40页 |
3.2.3 内容的可读性 | 第40-41页 |
3.3 方位性安全标识设计 | 第41-45页 |
3.3.1 信息的明示性 | 第42-43页 |
3.3.2 信息的准确性 | 第43-44页 |
3.3.3 信息的易知性 | 第44-45页 |
3.4 管制性安全标识设计 | 第45-47页 |
3.4.1 色彩的明视性 | 第45-46页 |
3.4.2 形式的独特性 | 第46页 |
3.4.3 材质的广泛性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哈尔滨市地下商业街安全导识系统设计策略 | 第49-69页 |
4.1 地下商业街交通疏散类型 | 第49-52页 |
4.1.1 过街通道 | 第49-50页 |
4.1.2 人行通道 | 第50-51页 |
4.1.3 消防通道 | 第51-52页 |
4.2 组织地下商业街安全导识系统布局 | 第52-55页 |
4.2.1 合理规划总体布局 | 第52-53页 |
4.2.2 系统界定功能定位 | 第53-54页 |
4.2.3 综合考虑系统分区 | 第54-55页 |
4.3 优化地下商业街安全导识节点设计 | 第55-62页 |
4.3.1 强化出入口安全标识设计 | 第55-58页 |
4.3.2 规范紧急通道安全标识设计 | 第58-60页 |
4.3.3 完善地下中庭安全标识设计 | 第60-62页 |
4.4 注重地下商业街无障碍安全导识系统设计 | 第62-68页 |
4.4.1 无障碍安全导识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4.4.2 文字标识的协调与规范 | 第64-65页 |
4.4.3 图形标识的设置与应用 | 第65-67页 |
4.4.4 标识照明的完善与创新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