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结构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3页 |
2.1 银行金融风险 | 第15-17页 |
2.1.1 信用风险 | 第15-16页 |
2.1.2 市场风险 | 第16页 |
2.1.3 操作风险 | 第16页 |
2.1.4 战略风险 | 第16-17页 |
2.2 个人信贷理论概述 | 第17-18页 |
2.2.1 信贷基本概述 | 第17-18页 |
2.2.2 个人信贷概述 | 第18页 |
2.3 个人信贷风控体系概述 | 第18-19页 |
2.3.1 银行风险管理主要策略 | 第18页 |
2.3.2 银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 第18-19页 |
2.4 个人信用贷款风控体系优化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4.1 马克思金融风险理论与消费信贷 | 第19页 |
2.4.2 《巴塞尔协议》与全面风险管理 | 第19-20页 |
2.4.3 粗糙集理论 | 第20-21页 |
2.4.4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宁波市区信用联社个人信用贷款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3.1 宁波市区信用联社个人信用贷款现状 | 第23-25页 |
3.1.1 个人信用贷款概况 | 第23-24页 |
3.1.2 个人信用贷款申贷流程 | 第24页 |
3.1.3 个人信用贷款资料清单 | 第24-25页 |
3.1.4 个人信用贷款风险控制的现状 | 第25页 |
3.2 宁波市区信用联社个人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3.2.1 信贷申请资料不全面 | 第26页 |
3.2.2 信贷审批流程不完善 | 第26-27页 |
3.2.3 贷后管理制度不先进 | 第27页 |
3.2.4 信贷风控网络化不全面 | 第27-28页 |
3.3 个人信用贷款风险类型及产生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3.3.1 内部风险类型分析 | 第28-29页 |
3.3.2 外部风险类型分析 | 第29页 |
3.4 宁波市区信用联社个人信用贷款风险管理体系评价 | 第29-31页 |
第4章 个人信用贷款风控体系优化措施 | 第31-44页 |
4.1 评价指标与信贷资料优化 | 第31-35页 |
4.1.1 个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 第31-33页 |
4.1.2 个人信用贷款信贷资料优化 | 第33-35页 |
4.2 贷前防范体系优化 | 第35-38页 |
4.2.1 实施个人信用贷款“风险经理”机制 | 第35-37页 |
4.2.2 整合个人信用贷款管理类资料 | 第37-38页 |
4.3 贷中监控体系优化 | 第38-41页 |
4.3.1 通过信审部门复核信贷纸质资料 | 第38-39页 |
4.3.2 制定个人信用贷款要素和对象要求 | 第39-41页 |
4.4 贷后管理体系优化 | 第41-42页 |
4.4.1 实行电子化贷后管理 | 第41页 |
4.4.2 各分行集中编号进行档案纸质化保管 | 第41-42页 |
4.4.3 实行信贷档案无纸化调阅审批 | 第42页 |
4.5 优化后风控流程简述 | 第42-4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