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医用钛表面抗菌多肽c-hLF1-11涂层的构建及不同分子量PEG对其抗菌性能的影响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符号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植入材料感染的现状及原因第14-17页
        1.2.1 感染的现状第14页
        1.2.2 感染的原因第14-17页
    1.3 抗菌涂层第17-18页
    1.4 抗菌多肽第18-28页
        1.4.1 抗菌多肽的抗菌机理第19-20页
        1.4.2 共价接枝抗菌多肽第20-28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及研究内容第28-30页
        1.5.1 研究意义、目的第28-29页
        1.5.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二章 医用钛表面抗菌多肽c-hLF1-11 涂层的制备第30-43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实验部分第31-34页
        2.2.1 实验材料第31-32页
        2.2.2 实验仪器第32页
        2.2.3 实验步骤第32-34页
    2.3 测试与表征第34-36页
        2.3.1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34-35页
        2.3.2 表面形貌及接触角第35页
        2.3.3 X光电子能谱(XPS)第35页
        2.3.4 样品表面抗菌多肽含量的测定第35-3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6-42页
        2.4.1 样品表面形貌及接触角第36-38页
        2.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8-41页
        2.4.3 样品表面抗菌多肽含量的测定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医用钛表面抗菌多肽c-hLF1-11 涂层的抗菌性能第43-54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3.2.1 实验材料第44页
        3.2.2 实验仪器第44页
        3.2.3 实验步骤第44-45页
    3.3 测试与表征第45-47页
        3.3.1 抗菌多肽c-hLF1-11 纯度与分子量的检测第45-46页
        3.3.2 c-hLF1-11 最低抑菌浓度的测试第46页
        3.3.3 样品抗菌测试第46-47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7-53页
        3.4.1 抗菌多肽c-hLF1-11 纯度与分子量的检测第47-49页
        3.4.2 c-hLF1-11 最小抑菌浓度第49-50页
        3.4.3 抗菌性能测试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不同分子量PEG对医用钛表面抗菌多肽c-hLF1-11 涂层的抗菌性能的影响第54-70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4.2.1 实验材料第55页
        4.2.2 实验仪器第55页
        4.2.3 实验步骤第55-57页
    4.3 测试与表征第57-59页
        4.3.1 核磁共振(HNMR)分析第57页
        4.3.2 接触角第57页
        4.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7-58页
        4.3.4 抗菌测试第58页
        4.3.5 生物相容性测试第58-59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9-67页
        4.4.1 PEG的核磁共振(HNMR)分析第59-62页
        4.4.2 接触角第62页
        4.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62-63页
        4.4.4 抗菌测试第63-66页
        4.4.5 抗菌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第66-67页
    4.5 抗菌机理第67-69页
    4.6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件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对HER2的多肽疫苗CKL9与YL20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篇:抗菌多肽钛基植入体的原位动物感染模型构建及体内生物学性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