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循证社区矫正主体协同概述 | 第16-26页 |
2.1 循证社区矫正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2.1.1 循证社区矫正含义 | 第16-17页 |
2.1.2 循证社区矫正的四方主体 | 第17-18页 |
2.2 循证社区矫正主体协同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19页 |
2.3 协同学理论是循证社区矫正主体协同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3.1 自组织原理为主体协同提供动力 | 第19-20页 |
2.3.2 支配原理为主体协同提供方法论 | 第20-21页 |
2.3.3 协同效应是主体协同所追求的效果 | 第21页 |
2.4 循证社区矫正主体协同的现实基础 | 第21-25页 |
2.4.1 矫正工作复杂性推动主体协同 | 第21-22页 |
2.4.2 大数据和相关技术的技术支撑 | 第22-24页 |
2.4.3 社区矫正政策支持 | 第24-25页 |
2.4.4 共同的矫正目标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传统社区矫正主体协同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32页 |
3.1 法律层面规定不完善 | 第26-28页 |
3.1.1 对社区矫正工作者规定较少 | 第26-27页 |
3.1.2 矫正小组相关内容规定不具体 | 第27页 |
3.1.3 缺少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权益保障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3.2 实践层面四方主体协同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3.2.1 社区矫正研究者对矫正实践研究较少 | 第28-29页 |
3.2.2 社区矫正工作者依靠经验进行“单兵式”矫正 | 第29-30页 |
3.2.3 社区矫正对象被动接受矫正下的矫正能动性不足 | 第30页 |
3.2.4 社区矫正机构管理者忽视矫正主体间的合作 | 第30-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国外循证社区矫正主体协同合作经验 | 第32-41页 |
4.1 美国经验 | 第32-35页 |
4.1.1 重视对循证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 | 第33-34页 |
4.1.2 建立专门的循证社区矫正主体合作网站 | 第34页 |
4.1.3 矫正部门与矫正研究机构开展合作 | 第34-35页 |
4.2 加拿大经验 | 第35-38页 |
4.2.1 加拿大矫正署重视矫正系统内合作 | 第35-36页 |
4.2.2 将矫正信息共享和交流作为矫正工作者的法律职责 | 第36-38页 |
4.2.3 建立完善的矫正对象信息共享系统 | 第38页 |
4.3 澳大利亚经验 | 第38-39页 |
4.3.1 为矫正工作者提供免费培训课程 | 第39页 |
4.3.2 矫正工作者与矫正研究者合作进行矫正研究 | 第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循证社区矫正四方主体协同合作构建 | 第41-54页 |
5.1 四方主体协同合作中应坚持的原则 | 第41-43页 |
5.1.1 平等合作原则 | 第41-42页 |
5.1.2 开放共享原则 | 第42-43页 |
5.1.3 沟通协商原则 | 第43页 |
5.2 四方主体协同合作的具体实施 | 第43-53页 |
5.2.1 强化协同合作理念 | 第43-44页 |
5.2.2 完善细化地方性法规 | 第44-45页 |
5.2.3 建立循证社区矫正项目合作组和矫正协作平台 | 第45-48页 |
5.2.4 矫正研究者关注矫正实践进行矫正研究以提供矫正证据 | 第48-49页 |
5.2.5 矫正工作者遵循最佳证据具体实施矫正 | 第49-51页 |
5.2.6 矫正对象提高矫正主动性并积极配合矫正活动 | 第51-52页 |
5.2.7 矫正管理者重视并促进矫正主体间合作 | 第52-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