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机制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7-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3页 |
1.3.1 第二类代理问题研究 | 第9-10页 |
1.3.2 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机制研究 | 第10-11页 |
1.3.3 高管薪酬激励及其与大股东的关系 | 第11-12页 |
1.3.4 对当前文献的述评 | 第12-13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点与框架 | 第13-15页 |
1.4.1 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3-15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1.5.1 数理模型法 | 第15页 |
1.5.2 自然实验法 | 第15-16页 |
1.5.3 PSM-DID法 | 第16-19页 |
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19-28页 |
2.1 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2.1.1 公司治理理论 | 第19-20页 |
2.1.2 法与金融理论 | 第20-21页 |
2.2 代理模型 | 第21-24页 |
2.2.1 一般假设 | 第21-22页 |
2.2.2 无股权激励的情形 | 第22-23页 |
2.2.3 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形 | 第23-24页 |
2.3 数值分析 | 第24-25页 |
2.4 研究假设 | 第25-28页 |
2.4.1 高管股权激励和大股东抑制 | 第25-26页 |
2.4.2 掏空动机和掏空抑制 | 第26-27页 |
2.4.3 掏空环境和掏空抑制 | 第27-28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8-34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28-29页 |
3.2 变量设计 | 第29-32页 |
3.2.1 被解释变量 | 第29-30页 |
3.2.2 解释变量 | 第30-31页 |
3.2.3 控制变量 | 第31页 |
3.2.4 分组变量 | 第31-32页 |
3.3 模型设计 | 第32-34页 |
3.3.1 股权激励与大股东掏空 | 第32页 |
3.3.2 大股东异质性特征与掏空 | 第32-33页 |
3.3.3 制度情境差异与掏空 | 第33-34页 |
4 实证研究 | 第34-47页 |
4.1 统计检验 | 第34-36页 |
4.1.1 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4.1.2 差异性检验 | 第35-36页 |
4.1.3 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4.2 实证检验 | 第36-43页 |
4.2.1 高管股权激励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2 大股东异质性特征的影响 | 第37-41页 |
4.2.3 公司制度情景的差异影响 | 第41-43页 |
4.3 稳健性检验 | 第43-47页 |
4.3.1 倾向得分匹配 | 第43-45页 |
4.3.2 双重差分检验 | 第45-47页 |
5 结论 | 第47-4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5.2 措施建议 | 第47-48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