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0-12页
1 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法理根据第12-19页
    1.1 法律基础:人权保障第12-14页
        1.1.1 宪法原则的具体体现第12-13页
        1.1.2 刑事诉讼的目的要求第13-14页
    1.2 价值基础:程序正义第14-15页
    1.3 制度基础:诉讼监督第15-19页
2 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法律辨析第19-23页
    2.1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与普通证据排除程序的区别第19-21页
        2.1.1 两种证据排除规则确立的出发点与目的不同第19-20页
        2.1.2 两种证据排除规则的程序设置不同第20-21页
    2.2 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特点第21-23页
        2.2.1 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结合的启动方式第21页
        2.2.2 书面阅卷审查模式第21-22页
        2.2.3 单方说明的鉴别手段第22页
        2.2.4 自行决定的排除方式第22-23页
3 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存在的问题第23-31页
    3.1 非法证据排除启动难第24-25页
    3.2 审查方法过于简单第25-27页
        3.2.1 审查方法具有片面性第25-26页
        3.2.2 审查方法存在局限性第26-27页
    3.3 排除方法带来隐患第27-28页
    3.4 保障措施不到位第28-31页
        3.4.1 缺少告知规定第28-29页
        3.4.2 律师参与率低第29页
        3.4.3 律师辩护权行使不畅第29-31页
4 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1-36页
    4.1 理念滞后第31-32页
        4.1.1 封闭审查的观念滞后第31-32页
        4.1.2 实体优先的意识浓厚第32页
        4.1.3 侦查中心的理念陈旧第32页
    4.2 立法先天不足第32-36页
        4.2.1 证据法学理论研究不足第33页
        4.2.2 缺乏域外参考范例第33页
        4.2.3 律师辩护权羸弱第33-34页
        4.2.4 公检长期以来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第34-36页
5 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完善建议第36-45页
    5.1 摒弃陈旧落后的控诉理念第37页
    5.2 细化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程序第37-38页
    5.3 完善非法证据的审查机制第38-39页
        5.3.1 严格区分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第38-39页
        5.3.2 规范和限制“情况说明”的适用第39页
    5.4 改进非法证据排除的处置程序第39-40页
    5.5 加强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保障措施第40-45页
        5.5.1 设置非法证据排除的告知义务第41页
        5.5.2 强化对侦查的有效监督第41页
        5.5.3 完善司法渎职的问责机制第41-42页
        5.5.4 扩大律师在审查起诉阶段的权利第42-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查逮捕阶段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研究
下一篇:刑事冤案中的律师辩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