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软土室内蠕变试验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围垦工程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围垦工程对邻近既有桥桩的影响研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海积软土渗流-蠕变耦合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16-3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取土地点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16-17页 |
2.3 自制试验系统 | 第17-21页 |
2.3.1 试验系统的特点 | 第17-18页 |
2.3.2 试验系统的组成 | 第18-21页 |
2.4 试验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21-22页 |
2.4.1 加载方式的选取 | 第21-22页 |
2.4.2 蠕变稳定标准的确定 | 第22页 |
2.5 一维渗流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 | 第22-35页 |
2.5.1 基本假定 | 第22页 |
2.5.2 试验方案 | 第22-23页 |
2.5.3 试验过程 | 第23-28页 |
2.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地基渗流作用下围垦区内单桩变形的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36-54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有限元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36-38页 |
3.2.1 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36-37页 |
3.2.2 计算类型的选取 | 第37页 |
3.2.3 蒸发边界条件参数的讨论 | 第37-38页 |
3.3 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参数确定 | 第38-43页 |
3.3.1 基本假定 | 第38-39页 |
3.3.2 几何模型 | 第39-40页 |
3.3.3 网格划分 | 第40页 |
3.3.4 材料类组 | 第40-43页 |
3.3.5 位移及渗流边界条件 | 第43页 |
3.4 蒸发条件下围垦区内地基的非饱和区及流场分析 | 第43-48页 |
3.4.1 计算分析过程 | 第43-44页 |
3.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4-48页 |
3.5 近堤单桩在渗流作用下的变形分析 | 第48-52页 |
3.5.1 计算分析过程 | 第48页 |
3.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考虑地基蠕变时围垦区内群桩受力及变形的时间相关性分析 | 第54-78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有限元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54-55页 |
4.2.1 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54-55页 |
4.2.2 分析步类型的选取 | 第55页 |
4.3 时间硬化与Drucker-Prager耦合模型蠕变参数的确定 | 第55-59页 |
4.3.1 参数m的拟合 | 第56-57页 |
4.3.2 参数n的拟合 | 第57-58页 |
4.3.3 参数A的拟合 | 第58-59页 |
4.4 近堤区域地基的变形分析 | 第59-65页 |
4.4.1 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参数确定 | 第59-61页 |
4.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1-65页 |
4.5 考虑蠕变时近堤群桩的受力及变形分析 | 第65-76页 |
4.5.1 有限元分析模型及参数确定 | 第65-67页 |
4.5.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7-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8-79页 |
5.2 进一步研究设想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