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高旧料掺量高性能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发展概括第11-13页
        1.2.2 再生剂的相关研究第13-16页
        1.2.3 高旧料掺量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相关研究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沥青的老化与再生机理研究第20-32页
    2.1 沥青老化规律研究第20-22页
        2.1.1 沥青老化机理第20-21页
        2.1.2 沥青老化试验及性能检测第21-22页
    2.2 沥青再生规律研究第22-25页
        2.2.1 沥青再生机理第22-23页
        2.2.2 沥青再生试验及性能检测第23-25页
    2.3 基于AFM的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微观研究第25-31页
        2.3.1 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原理第25-26页
        2.3.2 原子力显微镜成像分析第26-28页
        2.3.3 基于AFM的沥青老化与再生机理研究第28-31页
    2.4 结论第31-32页
第3章 再生剂的评价指标与最佳掺量研究第32-44页
    3.1 再生剂的扩散特性第32-35页
        3.1.1 再生剂的扩散现象第32-33页
        3.1.2 扩散理论第33-34页
        3.1.3 再生剂扩散性模拟试验第34-35页
    3.2 再生剂的评价方法研究第35-42页
        3.2.1 试验设计要求第35-36页
        3.2.2 试验设计思路第36-37页
        3.2.3 再生沥青胶浆性能评价第37-40页
        3.2.4 再生剂的评价指标与最佳掺量第40-42页
    3.3 结论第42-44页
第4章 高RAP掺量对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施工的影响特性研究第44-72页
    4.1 高RAP掺量对再生混合料油石比的影响特性研究第44-49页
        4.1.1 试验原材料第44-47页
        4.1.2 不同RAP掺量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第47-48页
        4.1.3 不同RAP掺量再生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第48-49页
    4.2 高RAP掺量对再生混合料施工温度的影响特性研究第49-57页
        4.2.1 高掺量RAP对再生混合料出料温度的影响第49-52页
        4.2.2 高掺量RAP对再生混合料摊铺温度的影响第52-57页
    4.3 高掺量RAP变异性对再生混合料级配离析的影响特性研究第57-63页
        4.3.1 混合料级配离析的评价方法第57-59页
        4.3.2 不同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变异级配的设计第59-62页
        4.3.3 不同RAP掺量再生混合料变异级配离析程度的评价第62-63页
    4.4 高RAP掺量变异性对再生混合料温度离析的影响特性研究第63-71页
        4.4.1 试验设计第64-65页
        4.4.2 试验步骤第65-66页
        4.4.3 再生混合料温度离析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6-71页
    4.5 结论第71-72页
第5章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研究第72-84页
    5.1 高RAP掺量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理论研究第72-74页
        5.1.1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构成原则第72-73页
        5.1.2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强度理论分析第73-74页
    5.2 不同4.75mm通过率高RAP掺量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第74-76页
        5.2.1 不同4.75mm通过率高RAP掺量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第74-75页
        5.2.2 不同4.75mm通过率高RAP掺量再生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确定第75-76页
    5.3 不同4.75mm通过率高RAP掺量再生混合料性能试验第76-83页
        5.3.1 高温稳定性第76-79页
        5.3.2 水稳定性第79-81页
        5.3.3 低温抗裂性第81-83页
    5.4 结论第83-8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4-86页
    6.1 本文主要结论第84页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铁路大跨拱桥吊杆的振动分析与安全评估研究
下一篇:海涂围垦区地基渗流—蠕变对桥桩影响的时间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