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8页 |
1.1 国内外地下水有机污染现状 | 第11-17页 |
1.2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1.3 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因素 | 第19-24页 |
1.3.1 土壤/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 第19-22页 |
1.3.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 第22-23页 |
1.3.3 环境因素的影响 | 第23-24页 |
1.4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8页 |
1.4.1 选题背景 | 第24-26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1.4.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与水文地质概况 | 第28-31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28-29页 |
2.2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特征 | 第31-59页 |
3.1 采样点的布置与样品分析测试 | 第31-36页 |
3.1.1 采样点布置 | 第31-32页 |
3.1.2 分析测试 | 第32-36页 |
3.2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检出情况 | 第36-42页 |
3.2.1 卤代烃 | 第36-37页 |
3.2.2 单环芳烃 | 第37-39页 |
3.2.3 多环芳烃 | 第39-40页 |
3.2.4 有机氯农药 | 第40-42页 |
3.3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分布特征 | 第42-58页 |
3.3.1 平面污染分布特征 | 第42-56页 |
3.3.2 垂向变化规律和典型地段剖面污染特征 | 第56-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 | 第59-69页 |
4.1 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方法 | 第59-62页 |
4.1.1 评价标准的选取 | 第59-60页 |
4.1.2 评价因子和评价方法 | 第60-62页 |
4.2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结果 | 第62-68页 |
4.2.1 单项指标评价结果 | 第62-65页 |
4.2.2 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 | 第65-67页 |
4.2.3 浅层地下水多环芳烃污染评价 | 第67-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来源及成因 | 第69-92页 |
5.1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来源 | 第69-78页 |
5.1.1 多环芳烃来源 | 第69-72页 |
5.1.2 有机氯农药来源 | 第72-74页 |
5.1.3 卤代烃和单环芳烃来源 | 第74-78页 |
5.2 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成因及影响因素 | 第78-91页 |
5.2.1 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78-79页 |
5.2.2 研究区降水 | 第79-82页 |
5.2.3 研究区包气带防污性能 | 第82-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六章 邻苯二甲酸酯(PAES)土壤色谱柱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92-114页 |
6.1 自然环境中PAEs 的污染特征 | 第92-95页 |
6.1.1 大气中的PAEs | 第92-93页 |
6.1.2 地表水体中的PAEs | 第93页 |
6.1.3 土壤中的PAEs | 第93-95页 |
6.2 土壤色谱柱的制作及运行参数 | 第95-106页 |
6.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6-97页 |
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97-106页 |
6.3 环境因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 第106-113页 |
6.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06-108页 |
6.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第114-117页 |
7.1 结论 | 第114-115页 |
7.2 创新点 | 第115页 |
7.3 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个人简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