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施用对红壤氮素循环微生物相关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符号与缩略语说明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39页 |
第一章 红壤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9页 |
1 红壤的形成及特性 | 第15-17页 |
2 红壤研究现状和展望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环境微生物和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多样性 | 第19-27页 |
1 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重要性 | 第19-20页 |
2 固氮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固氮作用 | 第20-21页 |
3 硝化细菌的多样性与硝化作用 | 第21-23页 |
4 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与反硝化作用 | 第23-27页 |
第三章 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27-39页 |
1 微生物种的概念 | 第28页 |
2 微生物的传统培养方法 | 第28-29页 |
3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法 | 第29-30页 |
4 BIOLOG微量分析法 | 第30-31页 |
5 土壤总DNA复性分析 | 第31页 |
6 核酸杂交分析技术 | 第31-32页 |
7 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32-35页 |
7.1 PCR-RAPD分析方法 | 第32页 |
7.2 ERIC-PCR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7.3 PCR-SSCP分析方法 | 第33页 |
7.4 PCR-RFLP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7.5 DGGE和TGGE分析方法 | 第34-35页 |
8 宏基因组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9 基因芯片(Microarray)技术 | 第36-37页 |
10 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类型 | 第37-38页 |
11 总结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103页 |
第一章 红壤中微生物DNA的提取方法 | 第39-49页 |
1 前言 | 第39-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4 讨论 | 第47-49页 |
第二章 有机肥施用对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49-59页 |
1 前言 | 第4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4 讨论 | 第56-59页 |
第三章 红壤中固氮微生物分子多样性研究 | 第59-75页 |
1 前言 | 第59-6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0-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4 讨论 | 第72-75页 |
第四章 红壤中硝化细菌分子多样性研究 | 第75-89页 |
1 前言 | 第75-7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6-8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0-86页 |
4 讨论 | 第86-89页 |
第五章 红壤中反硝化细菌分子多样性研究 | 第89-103页 |
1 前言 | 第89-9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90-9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0页 |
4 讨论 | 第100-103页 |
全文讨论 | 第103-107页 |
全文总结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25页 |
附录一 文中所用的培养基和试剂配方 | 第125-129页 |
附录二 测序序列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 | 第129-131页 |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