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手型与优秀型教师课堂教学连贯性的个案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数学课堂教学连贯性的重要性 | 第9页 |
·数学课堂教学连贯性课题的新颖性 | 第9页 |
·国内外对数学课堂教学连贯性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数学课堂教学连贯性实施的迫切要求 | 第11-12页 |
·数学课堂教学连贯性的现状 | 第11页 |
·数学课堂教学连贯性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研究的切入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的综述 | 第13-19页 |
·连贯性的界定 | 第13-14页 |
·对连贯的研究的现状 | 第13页 |
·连贯性的界定 | 第13-14页 |
·课堂教学连贯性的界定 | 第14页 |
·数学学科特点 | 第14-16页 |
·数学对象的连贯性 | 第14-15页 |
·数学理论的连贯性 | 第15页 |
·数学方法的连贯性 | 第15页 |
·数学教学是一种连贯的认知活动 | 第15-16页 |
·连贯性理论的探究 | 第16-19页 |
·皮亚杰认知发生论 | 第16页 |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16-17页 |
·脑科学基础 | 第17页 |
·联结主义理论 | 第17-19页 |
第3章 数学课堂教学连贯性的分类讨论 | 第19-29页 |
·数学课堂教学知识的连贯性 | 第19-22页 |
·数学知识发展及知识之间的连贯性 | 第20页 |
·学生连贯性思维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 第20-21页 |
·以已有认知结构为知识的生长点 | 第21-22页 |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的连贯性 | 第22-25页 |
·广义的教学环节 | 第23页 |
·课堂教学组织活动 | 第23-24页 |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 第24-25页 |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连贯性 | 第25-29页 |
·语言表达反映思维过程 | 第26页 |
·语言表述的多样性影响语言连贯 | 第26-27页 |
·语言表达连贯性能够有效组织课堂 | 第27-29页 |
第4章 研究方法及过程 | 第29-32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新手教师和优秀教师界定 | 第29页 |
·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页 |
·资料收集与处理 | 第30页 |
·研究方法的反思 | 第30-32页 |
第5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32-50页 |
·案例比较 | 第32-46页 |
·课堂教学知识的连贯性 | 第32-36页 |
·课堂教学的组织的连贯性 | 第36-45页 |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连贯性 | 第45-46页 |
·课后对学生的访谈 | 第46-47页 |
·两位教师的访谈记录与分析 | 第47-50页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50-53页 |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启示 | 第50-52页 |
·促进课堂教学连贯性的策略 | 第50-51页 |
·促进课堂教学连贯性策略实施的要求 | 第51-52页 |
·展望与反思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