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1-13页 |
2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概述 | 第13-23页 |
2.1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产生的背景 | 第13-14页 |
2.2 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 | 第14-15页 |
2.3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构成及基本内容 | 第15-17页 |
2.3.1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 第15-16页 |
2.3.2 ISO14000系列标准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2.4 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特点 | 第17-18页 |
2.5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框架的建立 | 第18-20页 |
2.6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 | 第20-22页 |
2.7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比较 | 第22-23页 |
3 国内外建筑企业的环境管理 | 第23-40页 |
3.1 建筑企业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 | 第23-28页 |
3.2 建筑企业环境管理概述 | 第28-29页 |
3.2.1 环境管理体系 | 第29页 |
3.2.2 建筑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 | 第29页 |
3.2.3 实施ISO14000的作用 | 第29页 |
3.3 国外环境管理的现状 | 第29-31页 |
3.4 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情况 | 第31-40页 |
3.4.1 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现状 | 第31-33页 |
3.4.2 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对我国建筑企业的重要意义 | 第33-34页 |
3.4.3 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 第34-37页 |
3.4.4 我国建筑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利条件 | 第37-40页 |
4 建筑企业建立和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的关键 | 第40-46页 |
4.1 掌握相关法律法规 | 第40-43页 |
4.1.1 环境保护法概述 | 第40-42页 |
4.1.2 国际环境保护法 | 第42页 |
4.1.3 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条例 | 第42-43页 |
4.1.4 与建筑企业活动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条例 | 第43页 |
4.2 了解有关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标准 | 第43-44页 |
4.2.1 环境管理制度 | 第43-44页 |
4.2.2 环境标准 | 第44页 |
4.3 建筑企业环境因素的确定 | 第44-46页 |
4.3.1 环境因素的识别 | 第44-45页 |
4.3.2 环境因素的评价 | 第45-46页 |
5 建筑企业如何建立和实施ISO14000体系认证 | 第46-64页 |
5.1 准备阶段 | 第46页 |
5.2 初始环境评审 | 第46-55页 |
5.2.1 建筑企业环境因素的确定 | 第46-52页 |
5.2.2 与建筑企业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确定 | 第52-55页 |
5.3 体系策划 | 第55-56页 |
5.3.1 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 | 第55-56页 |
5.4 文件编写 | 第56-57页 |
5.4.1 环境管理手册的编写 | 第56-57页 |
5.4.2 程序文件的编写 | 第57页 |
5.5 体系试运行 | 第57页 |
5.6 内部审核 | 第57-61页 |
5.7 管理评审 | 第61页 |
5.8 小结 | 第61-64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64-65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建议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81页 |
附录一 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条例的目录清单 | 第69-74页 |
附录二 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的北京城建亚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环境管理手册》 | 第74-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