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产品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导论 | 第18-2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1.2.1 衍生产品 | 第20-21页 |
1.2.2 风险对冲 | 第21-22页 |
1.2.3 风险管理 | 第22-2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26-2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4 研究改进与创新 | 第28-29页 |
2 文献回顾与述评 | 第29-51页 |
2.1 风险对冲动因理论研究回顾 | 第29-40页 |
2.1.1 风险对冲无关论 | 第29-30页 |
2.1.2 股东财富最大化论 | 第30-36页 |
2.1.3 管理层效用最大化论 | 第36-40页 |
2.2 衍生产品使用影响因素研究回顾 | 第40-49页 |
2.2.1 公司特征因素 | 第41-45页 |
2.2.2 公司治理因素 | 第45-49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49-51页 |
3 衍生产品风险对冲理论基础 | 第51-61页 |
3.1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51-54页 |
3.1.1 MM定理 | 第51-52页 |
3.1.2 MM定理拓展理论 | 第52-54页 |
3.1.3 资本结构理论对衍生产品使用的意义 | 第54页 |
3.2 契约理论 | 第54-57页 |
3.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54-55页 |
3.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55-56页 |
3.2.3 激励理论 | 第56-57页 |
3.2.4 契约理论对衍生产品使用的意义 | 第57页 |
3.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57-60页 |
3.3.1 资产替代与投资不足 | 第57-58页 |
3.3.2 信息不对称与衍生产品使用 | 第58页 |
3.3.3 风险规避与衍生产品使用 | 第58-59页 |
3.3.4 声誉机制与衍生产品使用 | 第59-60页 |
3.3.5 委托代理理论对衍生产品使用的意义 | 第6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中国制度背景分析 | 第61-78页 |
4.1 公司治理机制 | 第61-67页 |
4.1.1 股权结构高度集中 | 第61-62页 |
4.1.2 内部治理机制功能弱化 | 第62-65页 |
4.1.3 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 第65-67页 |
4.2 所得税制度 | 第67-69页 |
4.3 资本市场效率性 | 第69-72页 |
4.4 利率市场化进程 | 第72-74页 |
4.5 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 第74-77页 |
4.5.1 汇率双轨制 | 第74-75页 |
4.5.2 单一汇价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第75-76页 |
4.5.3 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 | 第76-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5 中国衍生产品发展与使用现状分析 | 第78-110页 |
5.1 中国衍生产品发展现状 | 第78-104页 |
5.1.1 场内衍生产品发展现状 | 第78-88页 |
5.1.2 场外衍生产品发展现状 | 第88-103页 |
5.1.3 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03-104页 |
5.2 衍生产品在中国上市公司的使用现状 | 第104-108页 |
5.2.1 行业分布情况 | 第105-106页 |
5.2.2 所在区域分布情况 | 第106-107页 |
5.2.3 资产规模分布情况 | 第107-108页 |
5.2.4 衍生品不同类型使用情况 | 第10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6 公司特征影响衍生产品使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 第110-134页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110-117页 |
6.1.1 公司规模 | 第110-112页 |
6.1.2 成长机会 | 第112-113页 |
6.1.3 财务杠杆 | 第113-114页 |
6.1.4 实际税率 | 第114-115页 |
6.1.5 资产流动性和股利支付 | 第115-116页 |
6.1.6 盈利能力 | 第116-117页 |
6.2 实证研究设计 | 第117-123页 |
6.2.1 研究变量定义 | 第117-120页 |
6.2.2 实证模型设定 | 第120-121页 |
6.2.3 样本与数据 | 第121-123页 |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23-133页 |
6.3.1 描述性统计 | 第123-124页 |
6.3.2 单因素分析 | 第124-126页 |
6.3.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126-131页 |
6.3.4 稳健性检验 | 第131-13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7 公司治理影响衍生产品使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 第134-158页 |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134-145页 |
7.1.1 股权结构与衍生产品使用 | 第135-139页 |
7.1.2 董事会特征与衍生产品使用 | 第139-142页 |
7.1.3 管理者激励与衍生产品使用 | 第142-144页 |
7.1.4 外部法律环境与衍生产品使用 | 第144-145页 |
7.2 实证研究设计 | 第145-149页 |
7.2.1 MIMIC模型介绍 | 第145-146页 |
7.2.2 研究变量设定 | 第146-147页 |
7.2.3 样本选取 | 第147-148页 |
7.2.4 实证模型设定 | 第148-149页 |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149-156页 |
7.3.1 描述性统计 | 第149-150页 |
7.3.2 单因素分析 | 第150-152页 |
7.3.3 MIMIC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第152-15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8 主要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 第158-165页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58-160页 |
8.2 政策性建议 | 第160-164页 |
8.3 研究的局限和后续研究建议 | 第164-1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8页 |
后记 | 第178-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