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 CD8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 第11-13页 |
2 脊椎动物CD8分子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1 CD8分子在哺乳类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2.2 CD8分子在禽类中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3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鹅CD8 α基因的分子克隆 | 第17-3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17-1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7-18页 |
1.2 菌种和质粒 | 第18页 |
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18页 |
1.4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1.5 相关溶液配制 | 第18-19页 |
2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19-29页 |
2.1 鹅CD8 α部分cDNA片段的扩增 | 第19-23页 |
2.2 目的基因片断的克隆与测序 | 第23-26页 |
2.3 鹅CD8 α的cDNA全长扩增 | 第26-28页 |
2.4 cDNA序列分析 | 第28-2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9-32页 |
3.1 鹅CD8α核酸及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9-30页 |
3.2 鹅及其他动物的CD8 α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 | 第30-31页 |
3.3 鹅及其他动物CD8 α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分析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3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鹅CD8 α的组织表达谱及其在鹅体内免疫学活性研究 | 第34-4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1.1 实验动物及病毒株 | 第35页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5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2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35-38页 |
2.1 正常雏鹅组织的选取与总RNA的提取 | 第35-36页 |
2.2 动物病毒模型的建立 | 第36页 |
2.3 检测组织的选取和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2.4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第36页 |
2.5 半定量RT-PCR | 第36-3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8-41页 |
3.1 鹅CD8 α在雏鹅组织表达谱 | 第38-39页 |
3.2 鹅CD8 α在成年鹅与雏鹅免疫相关组织表达谱 | 第39-40页 |
3.3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对雏鹅免疫器官中CD8 α的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4.1 CD8 α在雏鹅组织转录情况分析 | 第41-42页 |
4.2 CD8 α在成年鹅和雏鹅的免疫器官中的转录水平分析 | 第42-43页 |
4.3 CD8 α雏鹅组织免疫学活性分析 | 第43-4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鹅CD8 α的免疫学活性检测 | 第45-6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1.1 实验动物及其病毒株 | 第46页 |
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46页 |
1.3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2 实验方法与操作 | 第47-52页 |
2.1 鹅脾脏淋巴细胞免疫学活性的探究 | 第47-49页 |
2.1.1 鹅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47-48页 |
2.1.2 免疫刺激剂处理淋巴细胞 | 第48页 |
2.1.3 总RNA的提取 | 第48页 |
2.1.4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第48页 |
2.1.5 定量RT-PCR | 第48-49页 |
2.2 CD8 α淋巴细胞应对病毒有感染的免疫应答检测 | 第49-50页 |
2.2.1 细胞病理模型的建立 | 第49-50页 |
2.2.2 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D8 α的表达量变化 | 第50页 |
2.3 鹅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探究 | 第50-52页 |
2.3.1 细胞病理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2.3.2 收集细胞和RNA的抽提 | 第51页 |
2.3.3 免疫调节因子转录水平变化的检测 | 第51-5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2-58页 |
3.1 体外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学活性检测 | 第52-54页 |
3.2 脾脏淋巴细胞应对NGVEV的免疫应答检测 | 第54-56页 |
3.3 脾脏淋巴细胞对GPV的免疫应答和GPV在淋巴细胞中增殖的检测 | 第56-58页 |
4 实验讨论 | 第58-60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