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研究来源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来源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 论文的内容和基本框架 | 第16-18页 |
1.3.1 论文的内容 | 第16-17页 |
1.3.2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1.4 论文创新和不足 | 第18-19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 第19-25页 |
2.1 公司治理概述 | 第19-23页 |
2.1.1 公司治理的定义 | 第19-20页 |
2.1.2 公司治理机制设计的主要原则 | 第20页 |
2.1.3 公司治理的理论 | 第20-23页 |
2.2 农村信用社治理的特殊性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与其他银行公司治理的对比 | 第25-29页 |
3.1 农村信用社与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对比 | 第25-27页 |
3.1.1 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优点 | 第25-26页 |
3.1.2 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缺点 | 第26-27页 |
3.1.3 农村信用社与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比较 | 第27页 |
3.2 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比较 | 第27-29页 |
3.2.1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优点 | 第27-28页 |
3.2.2 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缺点 | 第28页 |
3.2.3 农村信用社与村镇银行公司治理比较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高青县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9-40页 |
4.1 高青县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现状 | 第29-32页 |
4.1.1 高青县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前后的对比 | 第29-30页 |
4.1.2 高青县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优点 | 第30-32页 |
4.2 高青县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的存在的问题 | 第32-40页 |
4.2.1 组织目标不清晰 | 第32-33页 |
4.2.2 三会一层形同虚设 | 第33-35页 |
4.2.3 产权虚设与股东职责不到位 | 第35-36页 |
4.2.4 信息披露不到位 | 第36-37页 |
4.2.5 缺少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7-38页 |
4.2.6 省联社的过多干预 | 第38-40页 |
第五章 高青县农村信用社的改进措施 | 第40-45页 |
5.1 明确农村信用社的目标 | 第40页 |
5.2 加强和规范“三会一层”的建设 | 第40-41页 |
5.3 加强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披露 | 第41-42页 |
5.4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2-43页 |
5.5 明确产权和股东职责 | 第43页 |
5.6 省联社应自我约束并控制对农村信用社的过多干预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件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