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2-16页
    1.1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3页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第14-15页
    1.5 拟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6-20页
    2.1 关于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第16-17页
        2.1.1 对影子银行定义的研究第16页
        2.1.2 对影子银行特性的研究第16-17页
    2.2 关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研究第17-18页
    2.3 关于影子银行体系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二者关系的研究第18-20页
第三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主体的影响第20-25页
    3.1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第20-23页
        3.1.1 改变商业银行对自身不同信贷产品的偏好第20-21页
        3.1.2 新的同业合作产品形式增加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第21-22页
        3.1.3 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同业竞争,提高了金融活力第22-23页
        3.1.4 促进商业银行改革,适应市场需求第23页
    3.2 影子银行对借款人的影响第23-25页
        3.2.1 干扰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贷风险评级第23页
        3.2.2 增加借款人的金融风险第23-25页
第四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因素的影响第25-32页
    4.1 影子银行自身风险作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外部因素的作用第25-27页
    4.2 影子银行诱发企业经营风险第27-29页
    4.3 扩大内部原因对信贷风险的作用第29-32页
第五章 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机制的影响第32-39页
    5.1 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手段的影响第32-34页
        5.1.1 贷前环节的影响第32-33页
        5.1.2 贷后管理的影响第33-34页
    5.2 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传导性的影响第34-37页
        5.2.1 增加了信贷风险传导方向的不确定性第34-36页
        5.2.2 扩大了信贷风险可传导途径第36页
        5.2.3 降低了信贷风险规模的可控性第36-37页
    5.3 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管体系的影响第37-39页
        5.3.1 影响信贷风险监管的内容及对象第37页
        5.3.2 影响信贷风险监管的范围第37-39页
第六章 总结和建议第39-42页
    6.1 小结第39页
    6.2 相关建议第39-42页
        6.2.1 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及规范第39-40页
        6.2.2 提升商业银行自身风险防控能力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46页
附件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研究--以高青县农信社为例
下一篇:创业板股东减持行为中的托宾Q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