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行政编制管理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1.2.2 国内行政编制管理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行政编制法律制度概述 | 第14-21页 |
2.1 行政编制定义 | 第14-15页 |
2.1.1 行政编制相关定义解释 | 第14页 |
2.1.2 行政编制法律制度的特点 | 第14-15页 |
2.1.3 公务员编制管理内涵 | 第15页 |
2.2 我国行政编制管理历程 | 第15-21页 |
2.2.1 改革开放前的我国公务员编制管理 | 第15-17页 |
2.2.2 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公务员编制管理 | 第17-21页 |
第3章 我国行政编制法律制度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1-28页 |
3.1 我国行政编制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1-24页 |
3.1.1 宪法的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3.1.2 基本法律 | 第22页 |
3.1.3 行政法规 | 第22-23页 |
3.1.4 部门规章 | 第23页 |
3.1.5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 第23页 |
3.1.6 规章以下的其它规范性文件 | 第23-24页 |
3.2 我国行政编制法制化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3.2.1 我国行政编制管理缺乏专业理论支撑 | 第24-25页 |
3.2.2 我国行政编制管理缺乏基本制度铺垫 | 第25页 |
3.2.3 我国行政编制管理缺乏基本法律约束 | 第25-26页 |
3.3 我国行政编制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6-28页 |
3.3.1 编制管理法律依据不完备 | 第26页 |
3.3.2 编制管理责任追究机制缺乏 | 第26-27页 |
3.3.3 监督力量薄弱 | 第27-28页 |
第4章 美日行政编制法律制度的特色及启示 | 第28-33页 |
4.1 美国行政编制法律制度及其经验启示 | 第28-29页 |
4.1.1 美国行政编制法律制度内容 | 第28页 |
4.1.2 美国行政编制法律制度的经验启示 | 第28-29页 |
4.2 日本行政编制法律制度及其经验启示 | 第29-33页 |
4.2.1 日本行政编制法律制度内容 | 第29-30页 |
4.2.2 日本行政编制法律制度的经验启示 | 第30-33页 |
第5章 我国行政编制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33-40页 |
5.1 细化行政编制立法内容,制定行政编制立法标准 | 第33-34页 |
5.1.1 行政编制管理的主体 | 第33页 |
5.1.2 内设机构与主要职能 | 第33页 |
5.1.3 领导职数和人员定额 | 第33-34页 |
5.1.4 编制管理机构的工作程序 | 第34页 |
5.1.5 法律责任 | 第34页 |
5.2 完善我国行政编制立法层次 | 第34-37页 |
5.2.1 制定《行政编制法》 | 第34-35页 |
5.2.2 制定《部门组织法》 | 第35页 |
5.2.3 制定《机构编制评价暂行条例》 | 第35-36页 |
5.2.4 完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 | 第36-37页 |
5.3 建立行政编制管理配套机制 | 第37-38页 |
5.3.1 建立公务员编制管理责任追究机制 | 第37页 |
5.3.2 建立编制管理的评价机制 | 第37-38页 |
5.4 完善行政编制管理社会监督 | 第38-40页 |
5.4.1 构建编制实名制 | 第38页 |
5.4.2 完善编制管理信息公开制度 | 第38-4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0-4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6.2 研究设想 | 第40页 |
6.3 研究不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