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以南京市某外来工子弟小学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7-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9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第一章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涵义及其标准 | 第15-25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 外来工子弟学校 | 第15页 |
(二) 课堂提问 | 第15-16页 |
(三) 有效性 | 第16页 |
二、衡量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 | 第16-25页 |
(一)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特点 | 第16-18页 |
(二) 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 第18-25页 |
第二章 教师提问有效性现状分析与思考 | 第25-38页 |
一、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一) 课堂观察基本情况介绍 | 第25页 |
(二) 课堂观察方法 | 第25-26页 |
二、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 第26-34页 |
(一) 教师提问现状的整体透视 | 第26-28页 |
(二) 一节小学语文课的提问及其有效性分析 | 第28-31页 |
(三) 教师提问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三、总结与反思 | 第34-38页 |
(一) 问题设计准备不足 | 第35页 |
(二) 教学态度开放性程度不够 | 第35-36页 |
(三) 对学生特有的家庭文化环境关注度较低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 第38-50页 |
一、学校层面 | 第38-39页 |
(一) 提供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 第38页 |
(二) 注重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 第38-39页 |
(三) 构建重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 第39页 |
(四) 组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活动 | 第39页 |
二、教师自身层面 | 第39-50页 |
(一) 准备策略 | 第40-42页 |
(二) 实施策略 | 第42-48页 |
(三) 反思策略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