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1.1 有机固废的概述 | 第9-11页 |
1.1.1 有机固废的概念、来源和分类 | 第9-10页 |
1.1.2 有机固废的基本性质 | 第10页 |
1.1.3 有机固废的特点和危害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有机固废的处理处置方法 | 第11-14页 |
1.2.1 填埋处理 | 第12页 |
1.2.2 焚烧处理 | 第12-13页 |
1.2.3 好氧堆肥 | 第13-14页 |
1.2.4 厌氧消化 | 第14页 |
1.3 有机固废好氧堆肥处理过程中的pH问题 | 第14-18页 |
1.3.1 堆肥的基本原理 | 第14-16页 |
1.3.2 影响堆肥过程中酸碱度变化的因素 | 第16-18页 |
第2章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3 主要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3章 不同有机固废材料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的pH变化与矿化特征 | 第20-31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0页 |
3.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0-22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3.4.1 不同有机固废材料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 | 第22页 |
3.4.2 不同有机固废材料培养过程中pH随时间的变化 | 第22-23页 |
3.4.3 不同有机固废材料培养过程中全氮随时间的变化 | 第23-24页 |
3.4.4 不同有机固废材料培养过程中铵态氮随时间的变化 | 第24-25页 |
3.4.5 不同有机固废材料培养过程中硝态氮随时间的变化 | 第25-26页 |
3.4.6 不同有机固废材料培养期间CO_2释放随时间的变化 | 第26-27页 |
3.5 讨论 | 第27-30页 |
3.5.1 不同有机物培养过程中有机碳矿化与TOC和DOC的关系 | 第27-28页 |
3.5.2 不同有机物培养过程中的氮释放与含氮量及C/N比的关系 | 第28页 |
3.5.3 不同有机物培养过程中铵态氮与硝态氮彼此间的动态关系 | 第28-29页 |
3.5.4 不同有机物培养过程中pH变化与各自的C/N比和氮形态转化之间的关系 | 第29页 |
3.5.5 不同有机物的碱度和有机酸根含量对产物pH的影响 | 第29-30页 |
3.6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不同有机固废材料对污泥好氧堆肥的pH影响 | 第31-39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4.2.1 试验设计与处理 | 第31-32页 |
4.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4.3.1 好氧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第32-33页 |
4.3.2 好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 第33-34页 |
4.3.3 好氧发酵过程中pH值与有机碳变化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4.3.4 好氧发酵过程中pH值与氮素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 第35-37页 |
4.4 讨论 | 第37-38页 |
4.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药渣与污泥不同混合比对好氧堆肥过程pH的影响 | 第39-45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5.2.1 试验设计 | 第39页 |
5.2.2 堆肥过程与参数测定 | 第39-40页 |
5.3 原材料不同混合比对堆肥过程堆体性质的影响 | 第40-43页 |
5.3.1 不同混合比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的变化 | 第40页 |
5.3.2 不同混合比堆肥过程中有机碳的变化 | 第40-41页 |
5.3.3 不同混合比堆肥过程中铵态氮的变化 | 第41-42页 |
5.3.4 不同混合比堆肥过程中硝态氮的变化 | 第42页 |
5.3.5 不同混合比堆肥过程中pH值的变化 | 第42-43页 |
5.4 讨论 | 第43-44页 |
5.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