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水华鱼腥藻生物防治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爆发第9-10页
        1.1.1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第9页
        1.1.2 蓝藻爆发的原因第9-10页
    1.2 蓝藻水华的危害第10-11页
        1.2.1 水质变差第10页
        1.2.2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第10页
        1.2.3 影响渔业经济发展第10-11页
        1.2.4 影响社会公共饮水安全第11页
    1.3 蓝藻水华的防治第11-15页
        1.3.1 物理除藻第11页
        1.3.2 化学防治法第11-12页
        1.3.3 生物防治法第12-14页
        1.3.4 椎实螺作为控藻生物的可行性分析第14-15页
    1.4 研究意义、内容及实验路线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实验路线图第16-17页
第2章 椎实螺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研究第17-32页
    2.1 引言第17页
    2.2 实验材料第17-19页
        2.2.1 材料来源第17页
        2.2.2 培养基第17页
        2.2.3 培养方法第17-18页
        2.2.4 主要仪器第18-19页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19-23页
        2.3.1 椎实螺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初步实验第19页
        2.3.2 不同数量椎实螺对某一浓度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第19-20页
        2.3.3 同数量螺对不同初始浓度水华鱼腥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第20页
        2.3.4 各指标测定方法第20-22页
        2.3.5 统计分析第22-23页
    2.4 实验结果第23-31页
        2.4.1 椎实螺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第23-27页
        2.4.2 不同数量椎实螺对某一初始藻生物量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结果第27-28页
        2.4.3 同数量螺对不同初始浓度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实验第28-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一株海洋细菌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研究第32-49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实验材料第32-33页
        3.2.1 材料来源第32页
        3.2.2 培养基第32页
        3.2.3 培养方法第32页
        3.2.4 主要仪器第32-33页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33-37页
        3.3.1 6只受试菌株对水华鱼腥藻生长抑制能力的比较第33页
        3.3.2 选定菌株对水华鱼腥藻生长抑制效果研究第33-34页
        3.3.3 菌株HY339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过程中各指标变化情况第34页
        3.3.4 选定菌株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作用方式第34页
        3.3.5 选定菌株粗提物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第34-35页
        3.3.6 藻细胞外离子非损伤微测技术(NMT)分析第35页
        3.3.7 菌株HY339的形态分析第35页
        3.3.8 菌株HY339的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第35页
        3.3.9 各指标测定操作及方法第35-37页
        3.3.10 统计分析第37页
    3.4 结果分析第37-48页
        3.4.1 受试菌株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效果比较第37-38页
        3.4.2 菌株HY339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能力第38-41页
        3.4.3 菌株HY339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过程中各指标变化情况第41-43页
        3.4.4 菌株HY339抑制水华鱼腥藻生长作用方式第43-44页
        3.4.5 菌株HY339菌液粗提物的抑藻效果第44-45页
        3.4.6 藻细胞外离子非损伤微测(NMT)结果第45-46页
        3.4.7 菌株HY339的形态分析第46-47页
        3.4.8 菌株HY339的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椎实螺、菌液共同作用下对水华鱼腥藻的生物防治效果的探究第49-59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实验材料第49页
        4.2.1 材料来源第49页
        4.2.2 培养基第49页
        4.2.3 培养方法第49页
        4.2.4 主要仪器第49页
    4.3 实验内容与方法第49-52页
        4.3.1 实验室条件下椎实螺与不同体积比菌液共同作用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能力第49-50页
        4.3.2 扩大水体条件下对处于初始缓慢增长阶段水华鱼腥藻生长的生物防治实验第50页
        4.3.3 扩大水体条件下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实验第50页
        4.3.4 扩大水体条件下对处于高生物量水平阶段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实验第50-51页
        4.3.5 各指标测定操作及方法第51-52页
        4.3.6 统计分析第52页
    4.4 结果分析第52-58页
        4.4.1 3只椎实螺联合不同体积比菌液对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效果第52-54页
        4.4.2 扩大水体条件下对处于初始缓慢增长阶段水华鱼腥藻生长的生物防治研究结果第54页
        4.4.3 扩大水体条件下对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研究结果第54-55页
        4.4.4 扩大水体条件下对处于高生物量水平阶段水华鱼腥藻生长的抑制研究结果第55-56页
        4.4.5 扩大水体条件下生物防治过程中椎实螺的存活率第56页
        4.4.6 扩大水体条件下生物防治实验过程中水体TN、TP浓度变化第56-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总结第59-61页
附录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1-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固废好氧发酵过程中的pH变化与原材料性质对产物pH的影响
下一篇:二硫化钼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水中亚硝酸盐的电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