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1 双参平肺方组成与方解 | 第13页 |
1.1 处方组成 | 第13页 |
1.2 处方方解 | 第13页 |
2 处方中各味药化学成分和药理现代研究 | 第13-19页 |
2.1 人参 | 第13-15页 |
2.2 丹参 | 第15页 |
2.3 知母 | 第15-16页 |
2.4 桑白皮 | 第16-17页 |
2.5 天冬 | 第17页 |
2.6 橘红 | 第17页 |
2.7 地骨皮 | 第17-18页 |
2.8 甘草 | 第18-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双参平肺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 第22-38页 |
1 工艺路线选择 | 第22页 |
2 仪器材料 | 第22页 |
2.1 仪器 | 第22页 |
2.2 试剂 | 第22页 |
2.3 药材 | 第22页 |
2.4 对照品及对照药材 | 第22页 |
3 原药材的鉴定及前处理 | 第22-23页 |
4 人参、丹参醇提工艺研究 | 第23-25页 |
4.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23页 |
4.2 醇提取液丹酚酸B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4.3 正交试验及结果 | 第23-24页 |
4.4 醇提取工艺条件的验证 | 第24-25页 |
5 知母、桑白皮、天冬、橘红、地骨皮、甘草提取工艺研究 | 第25-26页 |
5.1 水提正交试验设计 | 第25页 |
5.2 水提取液中各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5页 |
5.3 水提正交实验及结果 | 第25-26页 |
6 基于复方配伍的知母工艺研究 | 第26-28页 |
6.1 拆方提取对知母中芒果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6页 |
6.2 酸碱类药物对芒果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6.3 桑白皮对知母中芒果苷提取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7 知母单煎提取工艺研究 | 第28-29页 |
7.1 知母单煎水提正交试验设计 | 第28页 |
7.2 知母单煎芒果苷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7.3 知母单煎水提正交试验结果 | 第28-29页 |
7.4 知母单煎水提工艺验证 | 第29页 |
8 桑白皮、天冬、橘红、地骨皮、甘草提取工艺研究 | 第29-31页 |
8.1 其他5味水提正交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8.2 其他5味水提取液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8.3 正交试验结果 | 第30-31页 |
8.4 其他5味水提工艺验证 | 第31页 |
9 浓缩工艺研究 | 第31-32页 |
9.1 浓缩条件优选 | 第31-32页 |
10 制粒工艺研究 | 第32页 |
10.1 稠膏中间体质量控制 | 第32页 |
11 颗粒吸湿性和流动性考察 | 第32-33页 |
11.1 颗粒吸湿性考察 | 第32-33页 |
11.2 颗粒流动性考察 | 第33页 |
13 中试生产研究 | 第33-36页 |
13.1 双参平肺颗粒的制备方法 | 第33-34页 |
13.2 性状 | 第34页 |
13.3 生产工艺流程图 | 第34页 |
13.4 中试生产数据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双参平肺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 第38-64页 |
1 试验仪器、试剂及材料 | 第38页 |
1.1 仪器 | 第38页 |
1.2 试剂 | 第38页 |
1.3 对照品及对照药材 | 第38页 |
2 原辅料质量标准 | 第38-40页 |
2.1 原药材质量标准 | 第38-39页 |
2.2 辅料质量标准 | 第39-40页 |
3 成品质量标准 | 第40-60页 |
3.1 性状 | 第40页 |
3.2 薄层鉴别 | 第40-48页 |
3.2.1 丹参的鉴别 | 第40-41页 |
3.2.2 人参的鉴别 | 第41-42页 |
3.2.3 知母的鉴别 | 第42-43页 |
3.2.4 桑白皮的鉴别 | 第43-44页 |
3.2.5 天冬的鉴别 | 第44-45页 |
3.2.6 橘红的鉴别 | 第45-46页 |
3.2.7 地骨皮的鉴别 | 第46-47页 |
3.2.8 甘草的鉴别 | 第47-48页 |
3.3 检查 | 第48-49页 |
3.3.1 性状检查 | 第48页 |
3.3.2 水分检查 | 第48页 |
3.3.3 粒度、装量差异、溶化性等的检查 | 第48页 |
3.3.4 正丁醇提取物 | 第48-49页 |
3.4 含量测定 | 第49-60页 |
3.4.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49-52页 |
3.4.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第52-54页 |
3.4.3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54-55页 |
3.4.4 精密度试验 | 第55-56页 |
3.4.5 稳定性试验 | 第56页 |
3.4.6 重复性试验 | 第56-57页 |
3.4.7 检测灵敏度 | 第57页 |
3.4.8 回收率试验 | 第57-58页 |
3.4.9 样品测定 | 第58-59页 |
3.4.10 含量限度 | 第59-60页 |
药品标准(草案)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双参平肺颗粒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 第64-67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6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64-66页 |
2.1 室温留样稳定性试验 | 第64页 |
2.2 加速实验 | 第64页 |
2.3 考察结果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基于LC-MS-MS双参平肺颗粒溯源性初步研究 | 第67-85页 |
1. 仪器与材料 | 第67-68页 |
1.1 仪器 | 第67页 |
1.2 试剂 | 第67页 |
1.3 试药 | 第67-68页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68-81页 |
2.1 供试品制备 | 第68页 |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 第68页 |
2.3 质谱条件 | 第68页 |
2.4 色谱条件 | 第68-69页 |
2.4.1 波长选择 | 第68-69页 |
2.5 共有峰的确定 | 第69-73页 |
2.6 方法学考察 | 第73-77页 |
2.6.1 精密度试验 | 第73-74页 |
2.6.2 稳定性试验 | 第74-76页 |
2.6.3 重复性试验 | 第76-77页 |
2.7 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 | 第77-78页 |
2.8 制剂与药材溯源性研究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总结与讨论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破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