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整体方案示意图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6-47页 |
第一节 当归系列药对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 | 第16-24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 结果 | 第16-22页 |
3 讨论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当归系列药对化学成分和配伍效应研究进展 | 第24-40页 |
1 主要含当归的药对 | 第24-31页 |
2 讨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第三节 当归-红花药对的研究进展 | 第40-47页 |
1 当归-红花配伍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 第40页 |
2 当归-红花配伍效应 | 第40页 |
3 当归-红花配伍作用机制研究 | 第40-45页 |
4 小结 | 第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当归-红花药对配伍药效相互作用研究 | 第47-63页 |
第一节 基于整合效应与响应曲面分析法的当归-红花药对活血功效相互作用研究 | 第47-55页 |
1 材料 | 第47-48页 |
2 方法 | 第48-49页 |
3 结果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二节 基于整合效应与响应曲面分析法的当归-红花药对补血功效相互作用研究 | 第55-63页 |
1 材料 | 第55页 |
2 方法 | 第55-56页 |
3 结果 | 第56-60页 |
4 讨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第三章 当归-红花药对体内外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 第63-92页 |
第一节 基于UHPLC-TQ/MS法比较评价当归-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主要成分含量变化 | 第63-72页 |
1 仪器和试药 | 第63-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3 结果和讨论 | 第66-70页 |
4 讨论 | 第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第二节 当归-红花药对主要活性成分在正常和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72-8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2-78页 |
2 结果 | 第78-81页 |
3 讨论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第三节 当归-红花药对主要活性成分在正常和血瘀模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比较研究 | 第83-9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3-84页 |
2 结果 | 第84-90页 |
3 结论 | 第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红花药对活血作用机理研究 | 第92-10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92-9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93-95页 |
3 结果 | 第95-102页 |
4 讨论 | 第102-103页 |
5 结论 | 第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结语 | 第105-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