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1.1 气液两相流概述 | 第12-14页 |
| 1.1.1 气液两相流 | 第12页 |
| 1.1.2 气液两相流主要参数 | 第12-14页 |
| 1.2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 1.2.1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2.2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29页 |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2.1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系统 | 第20-21页 |
| 2.2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 | 第21-25页 |
| 2.2.1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 第21-23页 |
| 2.2.2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相含率测量 | 第23-25页 |
| 2.2.3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差压和压力信号测量 | 第25页 |
| 2.3 信号处理方法 | 第25-27页 |
| 2.3.1 经验模态分解 | 第25-26页 |
| 2.3.2 信息融合技术 | 第26页 |
| 2.3.3 偏最小二乘分析法 | 第26-27页 |
| 2.3.4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 第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基于光电池阵列传感器和差压传感器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方案及装置 | 第29-41页 |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 3.1 基于光电池阵列传感器和差压传感器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方案 | 第30-31页 |
| 3.2 参数测量装置 | 第31-36页 |
| 3.2.1 参数测量装置简介 | 第31-34页 |
| 3.2.2 光电池阵列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 第34-36页 |
| 3.3 实验工况和实验步骤 | 第36-37页 |
| 3.4 气液两相流典型流型分析 | 第37-3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基于光电池信号和差压信号信息融合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 第41-55页 |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41-42页 |
| 4.1 引言 | 第42页 |
| 4.2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技术路线 | 第42-43页 |
| 4.3 小管道气液两相流信号分析 | 第43-47页 |
| 4.3.1 差压信号分析 | 第43-45页 |
| 4.3.2 光电池信号分析 | 第45-47页 |
| 4.4 基于光电池信号和差压信号信息融合的两相流流型识别 | 第47-51页 |
| 4.4.1 建立基于单个传感器信号的两相流流型识别模型 | 第47-50页 |
| 4.4.2 基于光电池信号和差压信号信息融合的两相流流型识别 | 第50-51页 |
|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第五章 基于流型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相含率测量 | 第55-63页 |
| 本章主要内容 | 第55-56页 |
| 5.1 引言 | 第56页 |
| 5.2 相含率测量技术路线 | 第56-57页 |
| 5.3 基于流型的相含率测量模型 | 第57-58页 |
| 5.3.1 光电池信号特征向量及其主成分提取 | 第57-58页 |
| 5.3.2 相含率测量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8-61页 |
| 5.4.1 相含率测量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 5.4.2 光电池优化前后的测量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个人简历 | 第73-7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