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9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0-11页 |
| 第2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 | 第11-21页 |
| 2.1 套接字( SOCKET)介绍 | 第11-14页 |
| 2.1.1 什么是套接字 | 第11-12页 |
| 2.1.2 套接字的创建 | 第12-13页 |
| 2.1.3 套接字地址介绍 | 第13页 |
| 2.1.4 面向连接与无连接 | 第13页 |
| 2.1.5 什么是 SOCKET 网络编程 | 第13-14页 |
| 2.2 网络通讯协议介绍 | 第14-17页 |
| 2.2.1 ISO/OSI 七层模型 | 第15-17页 |
| 2.2.2 TCP | 第17页 |
| 2.2.3 UDP | 第17页 |
| 2.3 纠错检错码 | 第17-21页 |
| 2.3.1 纠错码 | 第18-19页 |
| 2.3.2 检错码 | 第19-21页 |
| 第3章 数据通讯服务总体设计 | 第21-30页 |
| 3.1 总体架构 | 第21页 |
| 3.2 通讯协议总体介绍 | 第21-27页 |
| 3.2.1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 | 第22-24页 |
| 3.2.2 协议层次 | 第24-25页 |
| 3.2.3 通讯流程 | 第25-27页 |
| 3.3 数据接收 | 第27-28页 |
| 3.4 数据解析 | 第28-30页 |
| 第4章 数据通讯协议解析机制 | 第30-41页 |
| 4.1 协议传输有效性 | 第30-32页 |
| 4.2 协议字段有效性 | 第32-41页 |
| 第5章 数据通讯服务功能实现 | 第41-54页 |
| 5.1 数据接收 | 第41-45页 |
| 5.1.1 相关类的设计 | 第41-42页 |
| 5.1.2 实现效果图 | 第42-43页 |
| 5.1.3 关键代码 | 第43-45页 |
| 5.2 数据解析 | 第45-48页 |
| 5.2.1 相关类的设计 | 第45-46页 |
| 5.2.2 实现效果图 | 第46-47页 |
| 5.2.3 关键代码 | 第47-48页 |
| 5.3 数采仪管理模块 | 第48-54页 |
| 5.3.1 相关类的设计 | 第48页 |
| 5.3.2 实现效果图 | 第48-49页 |
| 5.3.3 关键代码 | 第49-5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 6.1 总结 | 第54页 |
| 6.2 下一步工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