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差异性教学的内涵和理论依据 | 第16-22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差异性教学的内涵 | 第16-19页 |
1、 差异性教学的内涵 | 第16-18页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差异性教学的内涵 | 第18-19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差异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第20-21页 |
3、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二、 高中思想政治课差异性教学的前提:鉴别和划分学生差异 | 第22-26页 |
(一) 鉴别学生差异 | 第22-24页 |
1、 鉴别学生差异的原则 | 第22-23页 |
2、 鉴别学生差异的方法 | 第23-24页 |
(二) 划分学生差异 | 第24-26页 |
1、 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 | 第24-25页 |
2、 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 | 第25-26页 |
三、 高中思想政治课差异性教学的实施步骤 | 第26-40页 |
(一) 营造有差异的教学环境 | 第26-27页 |
1、 通过学生分班来营造 | 第26-27页 |
2、 通过学生分组来营造 | 第27页 |
(二) 在教学常规中体现差异 | 第27-37页 |
1、 备课环节体现差异 | 第27-30页 |
2、 上课环节体现差异 | 第30-33页 |
3、 作业环节体现差异 | 第33-37页 |
(三)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 第37-40页 |
1、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 第37-38页 |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第38页 |
3、 评价标准多样化 | 第38-40页 |
四、 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差异性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 第40-45页 |
(一) 处理好三对关系,增强实效性 | 第40-41页 |
1、 处理好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的关系 | 第40页 |
2、 处理好学生个体与班集体的关系 | 第40-41页 |
3、 处理好学生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 第41页 |
(二) 走出两大误区,注重实效性 | 第41-43页 |
1、 走出差异发展否认全面发展的误区 | 第41-42页 |
2、 走出差异等同于差别的误区 | 第42-43页 |
(三) 提高教师素质,确保实效性 | 第43-45页 |
1、 树立差异发展的教学理念 | 第43页 |
2、 提高差异教学的基本技能 | 第43-44页 |
3、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