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2-1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页 |
二、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 粮食流通 | 第13页 |
(二) 政府作用 | 第13-14页 |
(三) 市场监管 | 第14页 |
(四) 粮食流通监管 | 第14页 |
三、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4-15页 |
(一)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控理论 | 第14页 |
(二) 企业外在效应及其消除理论 | 第14-15页 |
(三) 公共利益理论 | 第15页 |
(四) 经济安全理论 | 第15页 |
四、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做法 | 第15-17页 |
(一) 国外政府对粮食行业的一些做法 | 第15-16页 |
(二) 国内对粮食行业的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文献法 | 第17页 |
(二) 访谈法 | 第17页 |
(三) 调查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我国粮食流通政策的演变及政府作用的界定 | 第18-25页 |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流通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一) 1979 年至 1993 年双轨制粮食经济时期 | 第18-19页 |
(二) 1994 年至 2003 年改革过程中的粮食市场化阶段 | 第19页 |
(三) 2004 年至今宏观调控下粮食购销市场化阶段 | 第19页 |
二、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 | 第19-21页 |
(一) 出发点是维护粮农利益 | 第20页 |
(二) 强调国家粮食安全 | 第20页 |
(三) 强调宏观调控与市场化经营相结合 | 第20-21页 |
三、 当前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构成 | 第21-23页 |
(一) 粮食流通法律体系 | 第21-22页 |
(二) 粮食流通行政管理体系 | 第22页 |
(三) 粮食流通市场体系 | 第22页 |
(四) 粮食流通调控体系 | 第22-23页 |
四、 政府在粮食流通体制中的基本功能 | 第23-25页 |
(一) 宏观调控功能 | 第23页 |
(二) 行政执法功能 | 第23-24页 |
(三) 行业指导功能 | 第24页 |
(四) 粮食流通统计功能 | 第24页 |
(五) 行政协调功能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盐城市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的基本现状 | 第25-30页 |
一、 盐城市粮食生产与流通情况概述 | 第25-26页 |
二、 盐城市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的途径 | 第26-28页 |
(一) 利用宏观调控职能保证地方粮食安全 | 第26页 |
(二) 利用行业指导职能规范粮食流通市场体系 | 第26-27页 |
(三) 利用行政执法职能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 第27页 |
(四) 利用粮食流通统计职能提供准确的粮食行业信息 | 第27页 |
(五) 利用行政协调职能加强粮食行业管理 | 第27-28页 |
三、 盐城市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的成效 | 第28-30页 |
(一) 粮食企业布局基本定型 | 第28页 |
(二) 粮食产业体系渐趋完善 | 第28页 |
(三) 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 第28-29页 |
(四) 粮油质量检测体系建设稳步提升 | 第29页 |
(五) 粮食流通统计全面规范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盐城市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30-35页 |
一、 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一)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 第30-31页 |
1、粮食市场准入门槛低 | 第30页 |
2、仓储库点破旧,仓储能力不足 | 第30页 |
3、法律政策的缺陷与不足 | 第30-31页 |
(二) 政府的行业指导职能未能开展到位 | 第31页 |
1、粮食市场化水平低 | 第31页 |
2、粮食综合性市场仍在起步阶段 | 第31页 |
(三) 政府的行政执法职能未能完全落实 | 第31-32页 |
(四) 政府的行政协调职能未能体现作用 | 第32页 |
1、与相关部门协调被动 | 第32页 |
2、没有充分利用民间组织的作用 | 第32页 |
二、 影响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的主要原因 | 第32-35页 |
(一) 政府对粮食流通行业重视程度不高 | 第32-33页 |
(二) 政府对粮食流通行业的支持力度不足 | 第33页 |
(三) 粮食行业对自身要求不高 | 第33-34页 |
(四) 历史原因导致改制遗留问题多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完善粮食流通领域中政府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 第35-43页 |
(一) 建立中长期规划,提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地位 | 第35-37页 |
1、认真设立粮食中长期规划 | 第35-36页 |
2、及时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 第36页 |
3、加强人才引进机制建设 | 第36-37页 |
(二)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 第37-38页 |
1、改进粮食市场准入制度 | 第37页 |
2、提高地方储备规模 | 第37页 |
3、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 第37-38页 |
(三) 提升政府行业指导能力 | 第38-39页 |
1、帮助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 第38-39页 |
2、对粮食购销企业继续进行改革 | 第39页 |
(四) 培育多元化、现代化市场体系 | 第39-40页 |
1、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实现粮食品牌化经营 | 第39-40页 |
2、大力发展现代粮食物流,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 第40页 |
3、大力培育粮食龙头企业,推进粮食转化增值 | 第40页 |
4、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进粮食第三产业发展 | 第40页 |
(五) 发挥政府职能行政执法职能 | 第40-43页 |
1、向国家建议尽快颁布《粮食法》 | 第40-41页 |
2、建立高素质的粮食执法队伍 | 第41页 |
3、加强对市民和粮农的粮食基本知识的宣传 | 第41-42页 |
4、推动粮食行业建立自律机制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