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母线残余电荷的快速暂态过电压计算分析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6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2页 |
| 1.1.1 VFTO产生机理 | 第8-9页 |
| 1.1.2 VFTO的特性及其危害 | 第9-11页 |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1.2.1 国内外VFTO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母线残余电荷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 2 500kVGIS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6-35页 |
| 2.1 ATP-EMTP程序介绍 | 第16-18页 |
| 2.2 GIS中各元件的模型及参数 | 第18-23页 |
| 2.3 不同操作方式下VFTO计算和分析 | 第23-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残余电荷分布特性及其对VFTO的影响 | 第35-46页 |
| 3.1 有限长带电导体的电荷分布 | 第35-38页 |
| 3.1.1 电荷投影法 | 第35-37页 |
| 3.1.2 有限长带电导体的电荷分布 | 第37-38页 |
| 3.2 考虑残余电荷分布的母线模型 | 第38-40页 |
| 3.3 残余电荷分布特性对VFTO的影响 | 第40-43页 |
| 3.4 残余电荷电压对VFTO的影响 | 第43-4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VFTO的影响因素及抑制措施 | 第46-55页 |
| 4.1 影响VFTO的主要因素 | 第46-47页 |
| 4.2 VFTO的抑制措施 | 第47-54页 |
| 4.2.1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第47-51页 |
| 4.2.2 开关并联电阻 | 第51-54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5 结论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