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基本框架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定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发展概况 | 第17-26页 |
2.1 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概述 | 第17-21页 |
2.1.1 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我国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发展背景 | 第17-21页 |
2.2 我国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2.2.1 我国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规模 | 第21页 |
2.2.2 我国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行业特征 | 第21-22页 |
2.3 电子商务小额贷款的主要模式 | 第22-26页 |
2.3.1 电商企业与银行合作的小额贷款模式 | 第22-23页 |
2.3.2 电商自营的小额贷款模式 | 第23-24页 |
2.3.3 银行搭建自有电商平台发展小额贷款的模式 | 第24-26页 |
第3章 我国电子商务小额贷款模式的案例分析 | 第26-38页 |
3.1 阿里小额贷款的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3.1.1. 电商平台数据积累期(2002-2007年) | 第26页 |
3.1.2. 与银行合作开展小微信贷(2007-2010年) | 第26-27页 |
3.1.3 独立创办小额贷款公司(2010年-至今) | 第27页 |
3.2 阿里小额贷款的目标客户 | 第27-28页 |
3.3 阿里小额贷款的主要模式 | 第28-31页 |
3.3.1 阿里小贷 | 第29页 |
3.3.2 淘宝小贷 | 第29-31页 |
3.4 阿里小额贷款的资金来源 | 第31-35页 |
3.4.1 信托融资 | 第31-32页 |
3.4.2 资产证券化 | 第32-35页 |
3.4.3 发行银行理财产品 | 第35页 |
3.4.4 建立网商银行 | 第35页 |
3.5 阿里小额贷款的风控机制 | 第35-38页 |
3.5.1 强大的草根征信系统 | 第35-36页 |
3.5.2 多维度的微贷风控体系 | 第36-38页 |
第4章 阿里小额贷款与其他小额贷款公司的对比分析 | 第38-48页 |
4.1 阿里小额贷款对比对象概述 | 第38-40页 |
4.1.1 传统银行小额贷款模式——民生银行小额贷款 | 第38页 |
4.1.2 P2P小额贷款模式——人人贷 | 第38-39页 |
4.1.3 传统小额贷款公司——深圳鸿飞小额贷款公司 | 第39-40页 |
4.2 阿里小额贷款与其他小额贷款公司的对比分析 | 第40-44页 |
4.2.1 目标客户对比 | 第40-41页 |
4.2.2 产品类型对比 | 第41页 |
4.2.3 利率水平对比 | 第41-43页 |
4.2.4 资金来源对比 | 第43页 |
4.2.5 风控机制对比 | 第43-44页 |
4.3 与其他小额贷款对比阿里小额贷款的优劣势 | 第44-48页 |
4.3.1 阿里小额贷款的优势 | 第44-47页 |
4.3.2 阿里小额贷款的劣势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5.2.1 电子商务小额贷款企业的建议 | 第48-49页 |
5.2.2 政府监管方面的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