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1 日益严重的城市、人群健康问题 | 第12页 |
1.1.2 慢行网络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问题 | 第12-13页 |
1.1.3 健康城市导向下慢行的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1.4 健康城市导向下慢行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20页 |
1.2.1 健康城市概念的基本定义 | 第14-18页 |
1.2.2 绿色慢行网络概念的基本定义 | 第18-20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3-26页 |
2 健康城市与绿色慢行网络基础研究 | 第26-46页 |
2.1 规划领域关于健康城市的相关研究梳理 | 第26-30页 |
2.1.1 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健康溯源 | 第26页 |
2.1.2 建成环境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 第26-28页 |
2.1.3 健康城市规划 | 第28-30页 |
2.2 慢行相关研究 | 第30-41页 |
2.2.1 国外慢行研究综述 | 第30-34页 |
2.2.2 国内慢行研究综述 | 第34-36页 |
2.2.3 国内外城市慢行网络设计实例研究 | 第36-41页 |
2.3“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建设的必要性 | 第41-46页 |
2.3.1 慢行网络现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 | 第41页 |
2.3.2 绿色慢行网络构建对健康城市的意义 | 第41-43页 |
2.3.3 小结 | 第43-46页 |
3 我国发展绿色慢行网络的基础与挑战 | 第46-58页 |
3.1 我国城市发展绿色慢行网络的基础 | 第46-52页 |
3.1.1 政策基础 | 第46-47页 |
3.1.2 物质基础 | 第47-48页 |
3.1.3 理论之规划应用 | 第48-52页 |
3.2 我国发展绿色慢行网络所面临的挑战 | 第52-58页 |
3.2.1“以车为本”的城市发展现状 | 第52-53页 |
3.2.2“低分辨率”的土地开发模式 | 第53-55页 |
3.2.3 城市交通规划对慢行交通缺乏关注 | 第55-56页 |
3.2.4 综合交通系统内部的纠结—与其它交通方式的接驳 | 第56-58页 |
4“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设计要求及方法 | 第58-72页 |
4.1 绿色慢行网络的功能构成及构建特点分析 | 第58-60页 |
4.1.1 功能构成 | 第58-60页 |
4.1.2 城市绿色慢行网络构建的特点 | 第60页 |
4.2“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的设计要求 | 第60-64页 |
4.2.1 目标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的要求 | 第60-63页 |
4.2.2 需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的要求 | 第63-64页 |
4.3“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设计方法 | 第64-72页 |
4.3.1“健康城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原则 | 第64-65页 |
4.3.2 设计方法 | 第65-72页 |
5“健康城市”导向下城市绿色慢行网络的构建 | 第72-98页 |
5.1“健康城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空间模型构建 | 第72-89页 |
5.1.1 绿色慢行网络空间形态要素特征解析 | 第72-73页 |
5.1.2 慢行基础网络的建构 | 第73-79页 |
5.1.3 城市主导休闲慢行系统的构建 | 第79-84页 |
5.1.4 绿色慢行网络整体建构 | 第84-89页 |
5.2“健康城市”导向下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的支撑体系 | 第89-93页 |
5.2.1 健康的城市形态 | 第90-92页 |
5.2.2 对市民活动的引导 | 第92-93页 |
5.2.3 有力的法律保障 | 第93页 |
5.3 绿色慢行网络设计策略及与城市各系统的互动关系 | 第93-98页 |
5.3.1 设计策略 | 第93-95页 |
5.3.2 与城市各系统互动关系 | 第95-98页 |
6 实证研究 | 第98-112页 |
6.1 背景研究 | 第98-100页 |
6.1.1 案例背景 | 第98页 |
6.1.2 禀赋要素总结 | 第98-99页 |
6.1.3 发展绿色慢行网络的生态基础 | 第99-100页 |
6.2 空间网络研究 | 第100-101页 |
6.2.1 空间网络要素 | 第100页 |
6.2.2 网络可达性研究 | 第100-101页 |
6.3 空间网络研究 | 第101-106页 |
6.3.1 慢行基础网络—“小尺度街道网络” | 第101-102页 |
6.3.2 城市主导休闲慢行系统 | 第102-106页 |
6.4 绿色慢行网络支撑体系的构建 | 第106-112页 |
6.4.1 高效紧凑的开发模式 | 第106-109页 |
6.4.2 精细化车行网络 | 第109-110页 |
6.4.3 公交都市研究 | 第110-11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12-113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附录 | 第122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