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1.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2. 朴赞郁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3. 本文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1. 朴赞郁及其电影创作之路 | 第14-31页 |
1.1 朴赞郁与韩国电影 | 第14-16页 |
1.2 成名作----《JSA安全地带》 | 第16-18页 |
1.2.1 时空交叉与悬疑叙事 | 第16-17页 |
1.2.2 深刻独到的叙事主题 | 第17-18页 |
1.3 复仇三部曲 | 第18-24页 |
1.3.1 冷酷到底----《我要复仇》 | 第18-20页 |
1.3.2 时尚拼贴----《老男孩》 | 第20-22页 |
1.3.3 复仇女神----《亲切的金子》 | 第22-24页 |
1.4 多元创新两部曲 | 第24-28页 |
1.4.1 精神病人的奇幻世界----《电子人也无所谓》 | 第24-26页 |
1.4.2 吸血鬼神父----《蝙蝠》 | 第26-28页 |
1.5 《斯托克》的好莱坞转折 | 第28-31页 |
2. 朴赞郁电影创作风格 | 第31-43页 |
2.1 野性之美与人性之思 | 第31-40页 |
2.1.1 人性的黑暗与救赎----朴赞郁电影创作主题 | 第31-34页 |
2.1.2 “内核隐匿,细节延宕”----朴式悬疑叙事特征 | 第34-37页 |
2.1.3 真实野性----朴式暴力美学特征 | 第37-40页 |
2.2 朴式影像语言特色 | 第40-43页 |
2.2.1 凝练的镜头语言 | 第40-41页 |
2.2.2 大胆的色彩搭配 | 第41-42页 |
2.2.3 突显主题的声音元素 | 第42-43页 |
3. 朴赞郁电影中的韩国传统 | 第43-52页 |
3.1 韩国人“恨”的民族特性 | 第44-45页 |
3.2 朴赞郁电影中的韩国民族性 | 第45-49页 |
3.3 对中国电影文化建构的启示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