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SUMMARY | 第4-5页 |
缩略词表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9-23页 |
1.1 马铃薯主要病毒病研究概况 | 第9-16页 |
1.1.1 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 | 第10-12页 |
1.1.2 马铃薯X病毒(Patota virus X,PVX) | 第12-13页 |
1.1.3 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PVS) | 第13-15页 |
1.1.4 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 | 第15-16页 |
1.2 RNA干扰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1 RNAi的发现 | 第16-17页 |
1.2.2 RNAi的机制 | 第17-18页 |
1.2.3 RNAi技术特点 | 第18页 |
1.2.4 RNAi技术在抗病毒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研究 | 第19-21页 |
1.3.1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机理及过程 | 第19-20页 |
1.3.2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2 PVX、PVS、PVY和PLRV CP基因的克隆 | 第23-34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23-31页 |
2.1.1 材料 | 第23页 |
2.1.2 常用溶液及抗生素的配置 | 第23-24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4-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2页 |
2.2.1 马铃薯叶片总RNA的提取 | 第31页 |
2.2.2 PVX-CP、PVS-CP、PVY-CP和PLRV-C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1-32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32-34页 |
3 PVX、PVS、PVY和PLRV外壳蛋白基因片段的融合 | 第34-49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4-40页 |
3.1.1 材料 | 第34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34-4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3.2.1 反向各靶标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融合结果 | 第40-44页 |
3.2.2 正向各靶标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融合结果 | 第44-47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47-49页 |
4 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并转化根癌农杆菌 | 第49-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4页 |
4.1.1 材料 | 第49页 |
4.1.2 常用溶液及抗生素的配置 | 第49-50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50-54页 |
4.1.3.1 中间干扰载体pRH的构建 | 第50-52页 |
4.1.3.2 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4.1.3.3 植物表达载体pBI121- pRH转化根癌农杆菌 | 第53-5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4.2.1 中间载体pRH的构建 | 第54-57页 |
4.2.2 植物表达载体pBI121-pRH的构建 | 第57-60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60-62页 |
5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遗传转化 | 第62-73页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6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62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62-66页 |
5.1.2.1 马铃薯材料的获得 | 第62-63页 |
5.1.2.2 农杆菌介导的马铃薯试管薯遗传转化 | 第63-65页 |
5.1.2.3 转基因植株抗性筛选及PCR检测 | 第65-66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6-72页 |
5.2.1 Kan对薯片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 | 第66-67页 |
5.2.2 农杆菌工程菌生长曲线的确定 | 第67-68页 |
5.2.3 侵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68页 |
5.2.4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8-69页 |
5.2.5 Cb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69-72页 |
5.3 讨论与结论 | 第72-73页 |
5.3.1 外植体类型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 第72页 |
5.3.2 抗生素浓度的选择 | 第72页 |
5.3.3 侵染时间的确定 | 第72-73页 |
5.3.4 共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张武导师简介 | 第82页 |
齐恩芳导师简介 | 第82页 |
孟亚雄导师简介 | 第82-83页 |
作者简介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