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对象及目的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文献状况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三、论文结构与内容 | 第12-14页 |
(一) 皮亚佐拉音乐创作背景 | 第12页 |
(二) 基于质性研究方法归纳皮亚佐拉作品显著特点 | 第12-13页 |
(三) 基于音乐分析方法解释皮亚佐拉作品显著特点 | 第13页 |
(四) 手风琴声部在演奏皮亚佐拉作品特点时的处理方式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皮亚佐拉音乐创作背景 | 第14-20页 |
第一节 青年学习期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法国学习期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新风格初显期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新形式探索期 | 第17页 |
第五节 创作成熟期 | 第17-18页 |
第六节 关于皮亚佐拉作品的大致分类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质性研究方法归纳皮亚佐拉作品显著特点 | 第20-36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关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第21-34页 |
一、资料的收集 | 第21-24页 |
二、资料编码 | 第24-28页 |
三、资料汇总表 | 第28-31页 |
四、资料矩阵表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音乐分析方法解释皮亚佐拉作品显著特点 | 第36-52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第二节 具体分析 | 第36-51页 |
一、3-3-2节奏型 | 第36-40页 |
二、“皮亚佐拉式”动机音组 | 第40-43页 |
三、特殊的配器 | 第43-48页 |
四、重复的创作特点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手风琴声部在演奏皮亚佐拉作品时的处理方式 | 第52-58页 |
第一节 3-3-2节奏型的处理 | 第52-53页 |
第二节 “皮亚佐拉”式动机音组的处理 | 第53-55页 |
第三节 手风琴声部的装饰及与其他乐器之间的配合 | 第55-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