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缓解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 | 第11-12页 |
1.1.2 提高建筑安全性与舒适度 | 第12页 |
1.1.3 维系城市发展活力 | 第12-13页 |
1.2 研究内容及范围界定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3 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论文结构 | 第2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现状调研 | 第23-40页 |
2.1 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发展沿革 | 第23-25页 |
2.2 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现状调研 | 第25-39页 |
2.2.1 外墙现状 | 第26-30页 |
2.2.2 外窗现状 | 第30-36页 |
2.2.3 屋顶现状 | 第36-38页 |
2.2.4 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2.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美学性能提升改造设计策略 | 第40-60页 |
3.1 围护结构美学性能提升改造的影响因素 | 第40-46页 |
3.1.1 建筑功能 | 第40-41页 |
3.1.2 建筑形式 | 第41-42页 |
3.1.3 建筑结构和构造 | 第42-43页 |
3.1.4 地域因素 | 第43-45页 |
3.1.5 成本效益 | 第45-46页 |
3.2 美学性能提升改造的设计原则 | 第46页 |
3.2.1 实用 | 第46页 |
3.2.2 经济 | 第46页 |
3.2.3 安全 | 第46页 |
3.2.4 美观 | 第46页 |
3.3 基于美学性能提升的改造设计策略 | 第46-59页 |
3.3.1 传统与现代兼顾的设计策略 | 第46-48页 |
3.3.2 个体与整体协调的设计策略 | 第48-50页 |
3.3.3 延续与对比的设计策略 | 第50-59页 |
3.3.3.1 形式上的延续与对比 | 第51-52页 |
3.3.3.2 色彩上的延续与对比 | 第52-55页 |
3.3.3.3 建筑材料的延续与对比 | 第55-59页 |
3.4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既有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升适宜技术策略 | 第60-102页 |
4.1 不透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提升技术 | 第60-72页 |
4.1.1 不透明外墙保温性能提升 | 第60-69页 |
4.1.1.1 外墙外保温改造设计策略 | 第61-67页 |
4.1.1.2 外墙内保温改造设计策略 | 第67-69页 |
4.1.2 不透明屋顶保温性能提升 | 第69-72页 |
4.2 不透明围护结构隔热性能提升技术 | 第72-82页 |
4.2.1 不透明外墙隔热性能提升改造策略 | 第72-78页 |
4.2.1.1 热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 | 第72-73页 |
4.2.1.2 通风墙应用技术 | 第73-74页 |
4.2.1.3 外墙绿化应用技术 | 第74-78页 |
4.2.2 不透明屋顶隔热性能提升 | 第78-82页 |
4.2.2.1 通风隔热层 | 第78-79页 |
4.2.2.2 屋顶绿化 | 第79-82页 |
4.3 透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升技术 | 第82-96页 |
4.3.1 更换改造 | 第82-84页 |
4.3.2 加装改造 | 第84-87页 |
4.3.3 遮阳改造 | 第87-96页 |
4.3.3.1 遮阳形式选择 | 第88-89页 |
4.3.3.2 不同朝向遮阳改造模拟分析 | 第89-93页 |
4.3.3.3 遮阳改造工程 | 第93-96页 |
4.4 太阳能光伏在围护结构改造中的应用 | 第96-101页 |
4.4.1 太阳光伏与外立面 | 第96-100页 |
4.4.2 太阳能光伏与屋顶 | 第100-101页 |
4.5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济南玉皇庙镇政府办公楼围护结构绿色改造 | 第102-128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102-105页 |
5.2 围护结构现状调研 | 第105-110页 |
5.2.1 外墙 | 第105-108页 |
5.2.2 屋顶 | 第108-109页 |
5.2.3 外窗 | 第109-110页 |
5.3 热工测试及分析 | 第110-116页 |
(1)测试目的 | 第110页 |
(2)测试依据 | 第110页 |
(3)测试方法 | 第110-111页 |
(4)测试时间 | 第111页 |
(5)测试仪器及内容 | 第111-112页 |
(6)测试结果分析 | 第112-116页 |
5.4 美学性能提升改造方案设计 | 第116页 |
5.5 保温隔热性能提升改造优化设计 | 第116-122页 |
5.5.1 外墙保温隔热性能设计策略与方案优化 | 第116-118页 |
5.5.2 屋顶保温隔热性能提升 | 第118-119页 |
5.5.3 外窗保温隔热性能提升 | 第119-121页 |
5.5.4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 | 第121-122页 |
5.6 效益分析 | 第122-128页 |
5.6.1 基础模型与参数设置 | 第122-124页 |
5.6.2 模拟能耗对比分析 | 第124-12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28页 |
6.2 论文不足及后续研究 | 第128-130页 |
后记 | 第130-131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