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林果采摘机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国外林果采摘机械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林果采摘机械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采摘执行机构的设计 | 第21-35页 |
2.1 引言 | 第21页 |
2.2 设计方案拟定 | 第21-22页 |
2.2.1 采摘方式的选择 | 第21页 |
2.2.2 采摘机驱动方式的选择 | 第21-22页 |
2.3 采摘机执行机构总体结构参数选择 | 第22-27页 |
2.3.1 工作原理 | 第23页 |
2.3.2 机架 | 第23页 |
2.3.3 电机及减速器的选择 | 第23-25页 |
2.3.4 电机传动方式选择 | 第25-27页 |
2.4 关键部件的设计 | 第27-30页 |
2.4.1 采摘指设计 | 第27-29页 |
2.4.2 采摘指材料选择 | 第29-30页 |
2.4.3 套筒设计 | 第30页 |
2.5 传动轴的选择 | 第30-31页 |
2.6 轴承选择 | 第31-32页 |
2.7 键的选择及校核 | 第32-3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杏果实物理特性的测定与分析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拉伸力和剪切力测定 | 第35-39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35-37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3 果实质量及含水率的测定 | 第39页 |
3.3.1 实验设备 | 第39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6页 |
3.4.1 SPSS软件 | 第40页 |
3.4.2 断裂位置判断 | 第40-42页 |
3.4.3 杏果实各项参数的测定结果 | 第42-43页 |
3.4.4 杏果实含水率、质量对拉伸力的影响 | 第43-45页 |
3.4.5 杏果实含水率、质量对剪切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4章 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第49-67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有限元分析及ANSYS Workbench简介 | 第49-52页 |
4.2.1 有限元法分析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第49-50页 |
4.2.2 常见的有限元分析软件 | 第50页 |
4.2.3 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 | 第50-51页 |
4.2.4 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流程 | 第51-52页 |
4.3 静力学分析 | 第52-56页 |
4.3.1 结构静力学分析 | 第52-53页 |
4.3.2 手指静力学分析 | 第53-56页 |
4.4 模态分析 | 第56-66页 |
4.4.1 模态分析原理及应用 | 第56页 |
4.4.2 传动轴的模态分析 | 第56-60页 |
4.4.3 执行机构的模态分析 | 第60-63页 |
4.4.4 机架的模态分析 | 第63-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采摘机执行机构控制系统设计及试验 | 第67-79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控制系统方式 | 第67-68页 |
5.3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68-74页 |
5.3.1 PC机 | 第68-69页 |
5.3.2 运动控制卡的选取 | 第69-71页 |
5.3.3 伺服元件的使用 | 第71-73页 |
5.3.4 总体控制电路 | 第73-74页 |
5.4 整体模拟采摘实验 | 第74-78页 |
5.4.1 实验目的 | 第74页 |
5.4.2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5.4.3 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74-76页 |
5.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