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导论 | 第10-15页 |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 论文研究的方法与基本内容 | 第11-14页 |
| 1.3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2.风险投资的理论与研究综述 | 第15-48页 |
| 2.1 关于风险投资及其作用研究 | 第15-26页 |
| 2.2 风险投资中的信息经济学与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9页 |
| 2.3 关于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研究 | 第29-31页 |
| 2.4 关于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行为研究 | 第31-33页 |
| 2.5 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33-37页 |
| 2.6 关于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定量化方法分析 | 第37-39页 |
| 2.7 关于风险投资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研究 | 第39-48页 |
| 3.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运作特征分析 | 第48-90页 |
| 3.1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概况 | 第48-50页 |
| 3.2 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投资的行业与阶段特征 | 第50-58页 |
| 3.3 国际风险资本投资的区域特征 | 第58-61页 |
| 3.4 国际风险资本的项目选择特征 | 第61-71页 |
| 3.5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组织形式与投资策略 | 第71-81页 |
| 3.6 近年来国际风险资本的动向 | 第81-90页 |
| 4.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与成因 | 第90-136页 |
| 4.1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 | 第90-104页 |
| 4.2 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成因 | 第104-124页 |
| 4.3 双重整合优势互动投资模型 | 第124-136页 |
| 5.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退出问题分析 | 第136-153页 |
| 5.1 风险投资退出的作用 | 第136-138页 |
| 5.2 风险资本退出方式决策的理论模型 | 第138-143页 |
| 5.3 国际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的选择 | 第143-147页 |
| 5.4 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退出障碍 | 第147-153页 |
| 6.国际风险资本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构建 | 第153-223页 |
| 6.1 风险投资的退出特征决定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必要性 | 第153-156页 |
| 6.2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理论分析—基于分工理论的研究 | 第156-160页 |
| 6.3 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风险资本退出 | 第160-184页 |
| 6.4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国际风险资本退出的制度安排 | 第184-223页 |
| 7.国际风险资本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环境的完善 | 第223-248页 |
| 7.1 从制度上完善我国风险投资体系 | 第223-230页 |
| 7.2 正确引导国际风险资本的行为,加强监管与风险控制。 | 第230-236页 |
| 7.3 完善国际风险资本退出的法律体系 | 第236-248页 |
| 8.结论 | 第248-250页 |
| 附录 | 第250-257页 |
| 附录1 表3.1进入中国的部分国际风险资本一览表 | 第250-255页 |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工作和发表的论著 | 第255-2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7-272页 |
| 后记 | 第2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