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一) 学术界对明代河南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学术界对明代全国其他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四、资料范围 | 第9-11页 |
第1章 豫东平原的地域范围和农业自然地理环境 | 第11-18页 |
第一节 明代豫东平原范围 | 第11-14页 |
第二节 豫东平原自然环境概况 | 第14-18页 |
一、水资源 | 第14-16页 |
二、气候特点 | 第16页 |
三、土壤 | 第16-17页 |
四、地貌 | 第17-18页 |
第2章 明代豫东平原主要农作物品种及其分布 | 第18-32页 |
第一节 粮食作物品种及其分布状况 | 第18-24页 |
一、谷类及其分布 | 第18-19页 |
二、麦类及其分布 | 第19-22页 |
三、稻米及其分布 | 第22-23页 |
四、玉米及其分布 | 第23-24页 |
第二节 经济作物品种及分布状况 | 第24-32页 |
一、棉花及其分布 | 第24-26页 |
二、蚕桑及其分布 | 第26-30页 |
三、芝麻及其分布 | 第30页 |
四、麻类及其分布 | 第30页 |
五、红花及其分布 | 第30-31页 |
六、豆类及其分布 | 第31-32页 |
第3章 明代豫东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分析 | 第32-48页 |
第一节 明代以前豫东平原农作物种植概况 | 第33-34页 |
第二节 明代中前期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夏秋地耕种面积比 | 第34-43页 |
一、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 | 第34-40页 |
二、夏地耕种面积与秋地耕种面积比例 | 第40-43页 |
第三节 明代后期农作物种植结构推论 | 第43-48页 |
第4章 豫东平原农作物种植的结构特点及原因分析 | 第48-53页 |
第一节 农作物种植的结构特点 | 第48-50页 |
一、农作物品种的多样性 | 第48-49页 |
二、农作物商品率的提高 | 第49页 |
三、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具有绝对优势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农作物种植结构形成的原因 | 第50-53页 |
一、明政府的税收政策 | 第50页 |
二、人口压力不断增长 | 第50-52页 |
三、自然环境对农作物种植的限定因素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一、方志类 | 第54-55页 |
二、古籍类 | 第55页 |
三、近、今人著作类 | 第55-56页 |
四、期刊论文类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