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提醒、认知负荷对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影响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 第11-38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道德判断概述 | 第12-23页 |
1.2.1 道德判断的概念 | 第12-13页 |
1.2.2 功利性道德判断和道义性道德判断 | 第13-15页 |
1.2.3 道德判断的理论研究 | 第15-21页 |
1.2.4 影响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因素 | 第21-23页 |
1.3 认知负荷理论和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关系 | 第23-25页 |
1.3.1 认知负荷理论的基础 | 第23-24页 |
1.3.2 认知负荷的种类 | 第24页 |
1.3.3 认知负荷的结构模型 | 第24-25页 |
1.3.4 认知负荷和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关系 | 第25页 |
1.4 死亡提醒和认知负荷的关系 | 第25-33页 |
1.4.1 恐惧管理理论的起源 | 第25-26页 |
1.4.2 死亡提醒的内涵 | 第26-27页 |
1.4.3 恐惧管理的三种防御机制及相关研究 | 第27-32页 |
1.4.4 恐惧管理两种防御过程 | 第32页 |
1.4.5 死亡提醒和认知负荷的关系 | 第32-33页 |
1.5 问题提出 | 第33-38页 |
1.5.1 功利性道德判断与死亡提醒的关系 | 第33-34页 |
1.5.2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1.5.3 研究内容和研究假设 | 第34-35页 |
1.5.4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1.5.5 研究意义 | 第36-38页 |
2 功利性道德判断与认知负荷关系的研究 | 第38-41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38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3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38-39页 |
2.3.1 被试 | 第38页 |
2.3.2 研究设计 | 第38页 |
2.3.3 研究工具 | 第38-39页 |
2.4 研究程序 | 第39页 |
2.5 统计处理及结果 | 第39-40页 |
2.6 讨论 | 第40-41页 |
3 死亡提醒对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影响 | 第41-45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4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41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3.3.1 被试 | 第41页 |
3.3.2 研究设计 | 第41页 |
3.3.3 研究材料 | 第41-42页 |
3.4 研究程序 | 第42页 |
3.5 统计处理及结果 | 第42-43页 |
3.6 讨论 | 第43-45页 |
4 死亡提醒、认知负荷对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影响 | 第45-5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4.2 研究假设 | 第45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4.3.1 被试 | 第45页 |
4.3.2 研究设计 | 第45-46页 |
4.3.3 研究工具 | 第46-47页 |
4.4 研究程序 | 第47页 |
4.5 统计处理及结果 | 第47-48页 |
4.6 讨论 | 第48-50页 |
5 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 | 第50-55页 |
5.1 综合讨论 | 第50-52页 |
5.1.1 功利性道德判断与认知负荷 | 第50页 |
5.1.2 死亡提醒与认知负荷 | 第50-51页 |
5.1.3 死亡提醒与功利性道德判断 | 第51-52页 |
5.2 主要结论 | 第52页 |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52-55页 |
5.3.1 死亡提醒操作方法局限性 | 第52页 |
5.3.2 被试的选取 | 第52-53页 |
5.3.3 研究的深度 | 第53页 |
5.3.4 研究的结果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附录 | 第61-65页 |
附录一研究中死亡提醒材料 | 第61页 |
附录二研究中头疼提醒材料 | 第61页 |
附录三研究1中功利性道德判断材料 | 第61-62页 |
附录四 研究2和研究3中功利性道德判断材料 | 第62页 |
附录五 研究中认知负荷材料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