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2 利润分享激励在小微民营企业的意义和目的 | 第14-16页 |
1.3 利润分享激励基于小微民营企业激励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 | 第16-21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24-43页 |
2.1 企业利润分享激励理论的基础 | 第24-31页 |
2.1.1 激励理论的基础 | 第24-31页 |
2.2 企业利润分享的设计原则 | 第31-33页 |
2.2.1 和特定的激励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 第31-33页 |
2.3 企业利润分享激励方案的设计重点 | 第33-38页 |
2.4 企业利润分享激励方案的准备工作 | 第38-43页 |
2.4.1 引入利润分享激励思想 | 第38-39页 |
2.4.2 设计激励方案的目的 | 第39-40页 |
2.4.3 方案的选择 | 第40-41页 |
2.4.4 设计方案对指标的要求 | 第41-43页 |
第3章 L公司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43-53页 |
3.1 小微民营企业在分配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3.1.1 过低的工资 | 第43页 |
3.1.2 无效的奖金制度 | 第43页 |
3.1.3 激励措施的随意性 | 第43-44页 |
3.2 L企业目前基本概况 | 第44-45页 |
3.3 L企业发展及利润分享的整体情况 | 第45-50页 |
3.3.1 L企业发展的情况 | 第45-47页 |
3.3.2 L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 第47-50页 |
3.4 利润分享与其他激励的对比 | 第50-53页 |
第4章 L企业的利润分享激励方案的实施 | 第53-64页 |
4.1 利润分享激励方案的选择 | 第53页 |
4.2 L企业利润分享激励对象的管理 | 第53-55页 |
4.2.1 确认激励对象的依据 | 第53-54页 |
4.2.2 确认各级岗位的分布和管理 | 第54-55页 |
4.3 激励总额的管理 | 第55-59页 |
4.3.1 利润分享总额设计 | 第55-56页 |
4.3.2 利润分享总额管理办法 | 第56-57页 |
4.3.3 公司考核结果的使用 | 第57-58页 |
4.3.4 模拟测算 | 第58-59页 |
4.4 利润分享激励指标的测算 | 第59-60页 |
4.4.1 各级职能岗位的评估 | 第59页 |
4.4.2 各级岗位利润分享的系数 | 第59-60页 |
4.4.3 最终提取利润分享所得的办法 | 第60页 |
4.5 利润分享激励保证措施 | 第60-62页 |
4.5.1 设立实施及监督机构 | 第60-61页 |
4.5.2 实施的阶段 | 第61页 |
4.5.3 方案的改进措施 | 第61-62页 |
4.6 利润分享激励的目标 | 第62-64页 |
4.6.1 基于团队绩效的激励措施 | 第62页 |
4.6.2 改善用人机制 | 第62-63页 |
4.6.3 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 第63-64页 |
第5章 L公司的利润分享激励的效果分析 | 第64-69页 |
5.1 效果分析的评价指标 | 第64-65页 |
5.2 效果分析的评价方法和工具 | 第65-68页 |
5.3 效果分析后的进一步改进的策略 | 第68-6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