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兆林军旅小说研究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6-10页 |
第一章 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军人形象 | 第10-23页 |
第一节“天涯荒野”的开拓者 | 第10-14页 |
一、黑土地拓荒者的硬汉形象 | 第10-12页 |
二、既柔美又坚韧的军中之花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政治风暴中狂热愚盲的文革军人 | 第14-18页 |
一、畸形军营文化的殉葬者 | 第14-16页 |
二、极左政治造就的另类“英雄”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充满“人味”和“气味”的新时期军人 | 第18-22页 |
一、和平军营中的“官”与“兵” | 第18-20页 |
二、身残志坚的荣誉军人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和平环境下军旅小说的主题开拓 | 第23-36页 |
第一节 战争意识的淡化 | 第24-27页 |
一、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 | 第24-26页 |
二、时代制约下的社会价值取向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对爱情与婚姻观的重述 | 第27-31页 |
一、精神至上的爱情观 | 第28-30页 |
二、家国责任之下的婚姻 | 第30-31页 |
第三节 精神信仰的迷失与重构 | 第31-34页 |
一、理想的幻灭与重塑 | 第31-33页 |
二、虚假与真实的信仰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刘兆林小说的艺术追求 | 第36-49页 |
第一节 对悲剧美的追求与营建 | 第36-39页 |
一、悲剧情结的潜在动因 | 第36-38页 |
二、悲剧创作的美学意义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浓郁的北国地域色彩 | 第39-44页 |
一、人格化的自然 | 第40-42页 |
二、鲜活的民风民俗 | 第42-44页 |
第三节 生动形象的语言 | 第44-48页 |
一、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 第44-46页 |
二、真诚质朴的语言艺术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注释 | 第50-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