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山区居住建筑被动式设计策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32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 第16-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1 概念解析 | 第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 严寒地区山区居住建筑设计现状 | 第19-31页 |
1.4.1 规划布局现状 | 第19-23页 |
1.4.2 建筑型体设计现状 | 第23-24页 |
1.4.3 平面空间设计现状 | 第24页 |
1.4.4 外界面设计现状 | 第24-29页 |
1.4.5 地下室、楼梯间设计现状 | 第29页 |
1.4.6 建筑特点总结 | 第29-31页 |
1.5 论文研究框架 | 第31-32页 |
第2章 严寒地区山区特点及被动式设计要点 | 第32-42页 |
2.1 严寒地区山区自然环境特点 | 第32-38页 |
2.1.1 微地形复杂 | 第32-33页 |
2.1.2 风气候显著 | 第33-37页 |
2.1.3 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 | 第37-38页 |
2.1.4“过渡季”现象突出 | 第38页 |
2.2 建筑被动式设计重点 | 第38-42页 |
2.2.1 优化地形相互关系 | 第38-39页 |
2.2.2 合理应对自然风环境 | 第39-40页 |
2.2.3 契合广域的温度梯度 | 第40页 |
2.2.4 应对山区微气候差异 | 第40-42页 |
第3章 寒地山区居住建筑规划设计策略 | 第42-55页 |
3.1 相宜建设策略 | 第42-44页 |
3.1.1 建筑选址合理性 | 第42-44页 |
3.1.2 施工材料本土化 | 第44页 |
3.2 合理规划布局 | 第44-53页 |
3.2.1 建筑组团布局 | 第44-52页 |
3.2.2 建筑单体朝向 | 第52-53页 |
3.2.3 组团道路规划 | 第53页 |
3.3 适宜下垫层组织 | 第53-55页 |
第4章 寒地山区居住建筑单体设计策略 | 第55-80页 |
4.1 建筑体型设计 | 第55-56页 |
4.2 建筑平面设计 | 第56-58页 |
4.2.1 平面功能布局 | 第56-57页 |
4.2.2 户内洞口设置 | 第57-58页 |
4.3 建筑外界面优化策略 | 第58-69页 |
4.3.1 外墙设计策略 | 第58-61页 |
4.3.2 外窗设计策略 | 第61-65页 |
4.3.3 屋顶设计策略 | 第65-68页 |
4.3.4 阳台设计策略 | 第68-69页 |
4.4 功能空间优化策略 | 第69-72页 |
4.4.1 提升楼梯间附属功能 | 第70页 |
4.4.2 优化建筑首层空间 | 第70-71页 |
4.4.3 增加地板热工性能 | 第71-72页 |
4.4.4 促进内环境能量流动 | 第72页 |
4.5 实例模拟验证 | 第72-80页 |
结论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附录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