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3.1 寄宿制小学 | 第11-12页 |
1.3.2 家校合作 | 第12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4.1 境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5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9页 |
1.5.1 研究重点 | 第19页 |
1.5.2 研究难点 | 第19页 |
1.5.3 研究创新点 | 第19页 |
1.6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7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7.1 文献研究法 | 第19-20页 |
1.7.2 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1.7.3 访谈法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分析 | 第22-34页 |
2.1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设计 | 第22-23页 |
2.2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 第23-34页 |
2.2.1 家长调查结果情况分析 | 第23-29页 |
2.2.2 教师卷调查结果情况分析 | 第29-34页 |
第三章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42页 |
3.1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3.1.1 缺乏正确理解,双方认识存在差异 | 第34页 |
3.1.2 双方要求不一,导致教育不同步 | 第34-35页 |
3.1.3 寄宿生出现问题,责任归属难以落实 | 第35-36页 |
3.1.4 家校合作活动无序,内容狭隘且方式简单 | 第36页 |
3.1.5 合作效果不理想,双方评价不一 | 第36-37页 |
3.2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归因 | 第37-42页 |
3.2.1 传统观念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管理误区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教师素质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家庭问题的影响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的基本策略 | 第42-48页 |
4.1 学校要营造氛围,全方位支持家校合作 | 第42-44页 |
4.1.1 转变合作思路,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围 | 第42页 |
4.1.2 构建特色模式,组织开展多种活动 | 第42-43页 |
4.1.3 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 | 第43-44页 |
4.2 教师要提高素质,主动开展家校合作 | 第44-45页 |
4.2.1 加强自我教育,转变合作理念 | 第44页 |
4.2.2 重视师资培训,提高家校合作能力 | 第44-45页 |
4.2.3 利用网络平台,密切与家长合作 | 第45页 |
4.3 家长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家校合作 | 第45-48页 |
4.3.1 更新教育观念,担负起职责和使命 | 第45-46页 |
4.3.2 利用网络技术,主动参与家校合作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附录A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调查问卷(家长卷) | 第52-54页 |
附录B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调查问卷 (教师卷) | 第54-56页 |
附录C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访谈提纲 (教师) | 第56-57页 |
附录D 农村寄宿制小学家校合作访谈提纲(学校管理者)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