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政府对农业文化的重视 | 第13页 |
1.1.2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转型的需求 | 第13页 |
1.1.3 人们休闲意识和观念的改变 | 第13-14页 |
1.1.4 休闲农业园区正蓬勃发展 | 第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其内容和类型 | 第15-18页 |
1.3.1 农业 | 第15页 |
1.3.2 农业主题文化 | 第15-16页 |
1.3.3 休闲农业 | 第16页 |
1.3.4 休闲农业园区 | 第16-18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1.4.1 国外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1.4.2 国内休闲农业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6 研究内容框架 | 第24-25页 |
2 主题文化在休闲农业园区中表达的前期研究 | 第25-32页 |
2.1 休闲农业园区中主题文化表达的含义 | 第25页 |
2.2 主题文化在休闲农业园区中表达的基础理论 | 第25-28页 |
2.2.1 有关景观理论 | 第25-26页 |
2.2.2 有关生态理论 | 第26-27页 |
2.2.3 有关游憩理论 | 第27页 |
2.2.4 地域文化 | 第27-28页 |
2.3 休闲农业园区中主题文化表达的原则 | 第28-29页 |
2.3.1 生产性原则与审美性原则 | 第28页 |
2.3.2 普适性原则与地域性原则 | 第28页 |
2.3.3 科技性原则与创新性原则 | 第28-29页 |
2.3.4 科普教育性原则 | 第29页 |
2.4 主题文化在休闲农业园区中表达的思路 | 第29-32页 |
2.4.1 主题文化相关素材的调查 | 第29页 |
2.4.2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定位,策划主题文化 | 第29-30页 |
2.4.3 提炼主题文化,进行总体构思 | 第30-31页 |
2.4.4 总体布局,突出主导产业 | 第31页 |
2.4.5 详细设计,表达主题文化 | 第31页 |
2.4.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主题文化在休闲农业园区中表达策略 | 第32-50页 |
3.1 主题文化在休闲农业园区中表达的载体 | 第32-44页 |
3.1.1 生产景观 | 第32-34页 |
3.1.2 园林景观 | 第34-42页 |
3.1.3 主题旅游活动 | 第42-44页 |
3.2 主题文化在休闲农业园区中的表现方法 | 第44-49页 |
3.2.1 引用 | 第44-45页 |
3.2.2 保留 | 第45页 |
3.2.3 简化与抽象 | 第45-46页 |
3.2.4 再现 | 第46-47页 |
3.2.5 象征与隐喻 | 第47-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案例实践——以云南孟定香蕉主题休闲园区为例 | 第50-65页 |
4.1 前期调研,收集整理相关素材 | 第50-53页 |
4.1.1 地理概况 | 第50页 |
4.1.2 交通区位 | 第50-51页 |
4.1.3 自然条件 | 第51页 |
4.1.4 历史人文资源条件 | 第51页 |
4.1.5 现状分析 | 第51-53页 |
4.1.6 香蕉文化资源分析 | 第53页 |
4.2 规划定位 | 第53-54页 |
4.3 总体构思 | 第54页 |
4.4 总体布局,突出主导产业 | 第54-55页 |
4.5 详细设计,表达主题文化 | 第55-63页 |
4.5.1 通过景观设计表达 | 第55-62页 |
4.5.2 通过旅游活动表达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结论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65-66页 |
5.3 启示 | 第66-67页 |
5.3.1 多学科人员共同交流 | 第66页 |
5.3.2 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多种艺术手段体现 | 第66页 |
5.3.3 借助媒体的力量,加强主题文化的宣传力度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