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缩略词注释表 | 第14-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20页 |
1.2.1 电力监控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1.2.2 电能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及结构 | 第23-33页 |
2.1 系统的功能要求及设计原则 | 第23-27页 |
2.1.1 电力监控功能 | 第23-24页 |
2.1.2 电量管理功能 | 第24-26页 |
2.1.3 设计原则 | 第26-27页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7-29页 |
2.2.1 总体设计 | 第27页 |
2.2.2 各层功能描述 | 第27-29页 |
2.3 系统分布式结构 | 第29-31页 |
2.3.1 单元变电站分布式结构 | 第29-30页 |
2.3.2 区域变电站分布式结构 | 第30页 |
2.3.3 总变电站分布式结构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数据采集层和数据通讯管理层的设计 | 第33-49页 |
3.1 数据采集层设备选型 | 第33-36页 |
3.1.1 设备选型要求 | 第33-34页 |
3.1.2 设备选型 | 第34-36页 |
3.2 基于Modbus通讯协议的数据通讯管理层设计 | 第36-42页 |
3.2.1 Modbus协议简介 | 第36-39页 |
3.2.2 结构框架及网络拓扑设计 | 第39-40页 |
3.2.3 软件配置 | 第40-42页 |
3.3 基于Profibus通讯协议的数据通讯管理层设计 | 第42-47页 |
3.3.1 Profibus通讯协议简介 | 第42-43页 |
3.3.2 结构框架及网络拓扑设计 | 第43-45页 |
3.3.3 软件配置 | 第45-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低压电力监控层的设计 | 第49-59页 |
4.1 组态软件的选择及介绍 | 第49-50页 |
4.2 系统组态的设计与实现 | 第50-55页 |
4.2.1 数据通道的建立 | 第50-53页 |
4.2.2 设计与实现 | 第53-55页 |
4.3 双机冗余的设计 | 第55-57页 |
4.4 全厂电量数据的来源和输送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电量管理层的设计 | 第59-75页 |
5.1 电量管理层结构设计 | 第59-60页 |
5.2 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 | 第60-64页 |
5.2.1 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 | 第60-62页 |
5.2.2 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 | 第62-64页 |
5.3 Web页面设计 | 第64-73页 |
5.3.1 主功能页面的设计与实现 | 第64-71页 |
5.3.2 系统维护功能页面设计与实现 | 第71-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6章 系统运行与分析 | 第75-79页 |
6.1 低压电力监控层运行与分析 | 第75-76页 |
6.2 电量管理层的运行与分析 | 第76-7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9-81页 |
7.1 总结 | 第79-80页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件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