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济宁滨湖稻改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二、选题缘起 | 第11-12页 |
三、学术史综述 | 第12-15页 |
四、基本史料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滨湖稻改的背景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滨湖自然环境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济宁地区稻作传统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洪涝灾害的威胁 | 第20-22页 |
第四节 “以粮为纲”政策的推动 | 第22-27页 |
第二章 滨湖稻改的展开及其栽培技术 | 第27-39页 |
第一节 水稻试种的成功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水利工程配套 | 第28-30页 |
第三节 水稻育苗插秧 | 第30-32页 |
第四节 田间管理 | 第32-39页 |
第三章 滨湖稻改的影响 | 第39-52页 |
第一节 促进农业生产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改善民众生活 | 第40-43页 |
第三节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43-48页 |
第四节 对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 | 第48-52页 |
第四章 甄庄村水稻种植历史与现状 | 第52-60页 |
第一节 甄庄种稻概述 | 第52-53页 |
第二节 村民种稻观念的转变 | 第53-55页 |
第三节 种稻关键——水、肥、技术问题的解决 | 第55-57页 |
第四节 种稻与村民的温饱问题 | 第57-58页 |
第五节 稻作现状 | 第58-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