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高速公路发展背景 | 第12-13页 |
1.2 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1.2.1 高速公路 | 第13页 |
1.2.2 高速公路服务区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案例分析 | 第14-17页 |
1.3.1 国外案例分析 | 第14-15页 |
1.3.2 国内案例分析 | 第15-16页 |
1.3.3 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目前遇到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高速公路服务区选址与其设施配置 | 第19-26页 |
2.1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间距 | 第19-20页 |
2.1.1 服务区的间距设置原则 | 第19-20页 |
2.1.2 间距设置的影响因素 | 第20页 |
2.1.3 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间距与设施配置规模 | 第20页 |
2.2 服务区的选址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 第20-22页 |
2.2.1 服务区选址的原则 | 第21页 |
2.2.2 服务区选址的依据 | 第21-22页 |
2.2.3 服务区选址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 第22页 |
2.3 服务区设施功能配置 | 第22-26页 |
2.3.1 服务区功能合理配置的意义 | 第22页 |
2.3.2 高速公路服务区等级划分的作用和意义 | 第22-23页 |
2.3.3 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等级划分 | 第23-26页 |
第3章 高速公路服务区总平面布置原则及方法 | 第26-41页 |
3.1 服务区的总体规模及设施规模 | 第26-33页 |
3.1.1 服务区总体规模构成 | 第26-29页 |
3.1.2 服务区规模确定的影响因素 | 第29-30页 |
3.1.3 服务区场区各功能区的规模确定 | 第30-32页 |
3.1.4 服务区综合楼各功能区的规模确定 | 第32-33页 |
3.2 服务区的总平面布置形式 | 第33-36页 |
3.2.1 服务区总平面布局原则 | 第33-34页 |
3.2.2 服务区的布置形式 | 第34-36页 |
3.3 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布置形式 | 第36-41页 |
3.3.1 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布局规划常见问题 | 第37页 |
3.3.2 改进后的山东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总平面布置分析 | 第37-41页 |
第4章 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服务楼建筑设计 | 第41-49页 |
4.1 服务区综合服务楼功能组合分析 | 第41-42页 |
4.1.1 综合服务楼功能分析 | 第41页 |
4.1.2 综合服务楼的功能分区 | 第41-42页 |
4.1.3 活动流线及组织关系 | 第42页 |
4.1.4 平面组合形式分析 | 第42页 |
4.2 综合服务楼各功能区空间构成 | 第42-45页 |
4.2.1 公共卫生间设计 | 第42-43页 |
4.2.2 餐厅设计 | 第43-44页 |
4.2.3 商店设计 | 第44页 |
4.2.4 休息厅与客房设计 | 第44-45页 |
4.3 综合服务楼空间组织与建筑形态 | 第45-46页 |
4.3.1 空间组合形式 | 第45页 |
4.3.2 综合服务楼的建筑形态 | 第45-46页 |
4.4 服务区综合服务楼建筑造型及设计手法 | 第46-47页 |
4.4.1 综合服务楼的建筑造型特点 | 第46页 |
4.4.2 综合服务楼的设计手法 | 第46-47页 |
4.5 综合服务楼的生态设计 | 第47-49页 |
4.5.1 综合服务楼生态设计的必要性 | 第47页 |
4.5.2 综合服务楼的生态设计策略 | 第47-49页 |
第5章 济青高速公路潍坊服务区南区改造工程建筑设计分析 | 第49-61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49-51页 |
5.1.1 工程现状 | 第49-50页 |
5.1.2 场地选址 | 第50-51页 |
5.2 总平面布局设计 | 第51-54页 |
5.2.1 各功能区的分布 | 第51-52页 |
5.2.2 流线分析 | 第52-54页 |
5.3 综合服务楼建筑设计分析 | 第54-61页 |
5.3.1 功能构成布局 | 第55-56页 |
5.3.2 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 | 第56-57页 |
5.3.3 交通流线 | 第57-58页 |
5.3.4 立面风格 | 第58-59页 |
5.3.5 生态设计措施 | 第59-61页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图表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