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网络研修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研究基础 | 第15-20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5-17页 |
2.1.1 网络研修 | 第15-16页 |
2.1.2 教育公平 | 第16页 |
2.1.3 教育均衡 | 第16页 |
2.1.4 眼动仪 | 第16-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18页 |
2.2.1 活动理论 | 第17-18页 |
2.2.2 经验学习圈理论 | 第18页 |
2.3 视线追踪技术 | 第18-20页 |
3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应用调查与分析 | 第20-31页 |
3.1 调查说明 | 第20-21页 |
3.1.1 调查的目标 | 第20页 |
3.1.2 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 第20-21页 |
3.2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1-30页 |
3.2.1 网络学习空间的参与度与基本应用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3.2.2 网络学习空间(L-Box)对教师专业成长研修的作用 | 第22-24页 |
3.2.3 对网络学习空间(L-Box)的满意度及改进意见 | 第24-26页 |
3.2.4 教师在网络学习空间(L-Box)上的研修习惯 | 第26-28页 |
3.2.5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4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模型研究与活动设计 | 第31-43页 |
4.1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概述 | 第32-35页 |
4.1.1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界定 | 第32页 |
4.1.2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的原则 | 第32页 |
4.1.3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系统设计方法 | 第32-35页 |
4.2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模型构建 | 第35-37页 |
4.2.1 民族地区教师网络研修现状分析 | 第35页 |
4.2.2 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35页 |
4.2.3 民族地区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模型构建 | 第35-37页 |
4.3 基于L-Box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案例 | 第37-42页 |
4.3.1 活动目的 | 第37页 |
4.3.2 活动过程 | 第37-39页 |
4.3.3 活动成效评价 | 第39-42页 |
4.4 基于L-Box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总结与反思 | 第42-43页 |
4.4.1 活动总结 | 第42页 |
4.4.2 活动反思 | 第42-43页 |
5 网络学习空间(L-Box)提升策略实证研究 | 第43-66页 |
5.1 基于认知走查法的网络学习空间(L-Box)可用性评估 | 第43-53页 |
5.1.1 相关概念 | 第43页 |
5.1.2 认知走查实验设计 | 第43-46页 |
5.1.3 实验结论及分析 | 第46-53页 |
5.2 网络学习空间(L-Box)提升策略探究 | 第53-56页 |
5.2.1 资源方面 | 第53页 |
5.2.2 平台方面 | 第53-56页 |
5.2.3 应用方面 | 第56页 |
5.3 基于视觉追踪技术的L-Box界面改进效果验证实验 | 第56-66页 |
5.3.1 实验目的 | 第56-57页 |
5.3.2 实验方法 | 第57-59页 |
5.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研究总结与贡献 | 第66-67页 |
6.1.1 研究总结 | 第66页 |
6.1.2 研究贡献 | 第66-67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6.2.1 研究中的不足 | 第67页 |
6.2.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