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二程文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7-10页
1 二程文论的思想体系第10-26页
    1.1 文学本体论第10-15页
    1.2 文学风格论第15-19页
    1.3 文学创作论(修养论)第19-22页
    1.4 文学批评论第22-26页
2 文理之争——文学家文论与理学家文论的差异性研究第26-43页
    2.1 蜀洛党争下的思想碰撞第27-34页
        2.1.1 两家易学思想的差异第28-30页
        2.1.2 两家《诗》学观点的差异第30-33页
        2.1.3 两家礼学观点的不同第33-34页
    2.2 二程文论与苏轼文论的比较第34-40页
        2.2.1 文学本体论:“道本文末”和“重文轻道”的比较第34-36页
        2.2.2 文学风格论:气象论与自然平淡风格的比较第36-37页
        2.2.3 文学批评论:道德审美批评和艺术审美批评的比较第37-38页
        2.2.4 文学创作论:“有德必有言”和“有道有艺”创作论的比较第38-40页
    2.3 二程文论作为理学家文论存在的合理性探讨第40-43页
3 对二程文论的继承与批判——以朱熹和李贽的态度为个案第43-70页
    3.1 朱熹文论对二程文论的继承和发展第43-60页
        3.1.1 朱熹和二程对《诗经》认识的异同第43-49页
        3.1.2 朱熹的文论及对二程的继承和发展第49-60页
    3.2 李贽的反道学思想及其对理学家文论的批判第60-70页
        3.2.1 李贽对话二程的思想语境及李贽的思想主张第61-62页
        3.2.2.李贽反道学的批评对象第62-64页
        3.2.3.李贽对理学家文论的批判第64-70页
4 结语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后记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接受美学指导下的儿童文学The Book of Three(节选)翻译实践
下一篇:《废弃能源生命周期评估》(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