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成因分析 | 第12-22页 |
1.1“天人合一”思想对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启示 | 第12-16页 |
1.1.1 天人合一思想对赵开坤油画审美观念的影响 | 第12-13页 |
1.1.2 天人合一思想对赵开坤创作方式的影响 | 第13-16页 |
1.2 中国书画艺术对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影响 | 第16-18页 |
1.2.1 赵开坤注重“重简”的审美追求 | 第17-18页 |
1.2.2“骨法用笔”对赵开坤绘画中线形书写的影响 | 第18页 |
1.3 儿童绘画对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1 追求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自然物象”对赵开坤线形创作心态的影响 | 第18-19页 |
1.3.2 儿童绘画中稚拙美对赵开坤油画作品中线形的影响 | 第19页 |
1.4 师承关系对赵开坤绘画风格的确定与转变 | 第19-22页 |
第二章 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特征 | 第22-35页 |
2.1 线形的动象性阐述 | 第22-25页 |
2.1.1 赵开坤线形动象性的定义 | 第22-23页 |
2.1.2 从视知觉角度解析赵开坤线形视觉动态意向的成因 | 第23-24页 |
2.1.3 美学意义下的动象 | 第24-25页 |
2.2 赵开坤油画中的线形与笔法 | 第25-29页 |
2.2.1 绘画工具影响下线形的动象性特征 | 第25-26页 |
2.2.2 运笔之法对赵开坤线形的动象性影响 | 第26-29页 |
2.3 赵开坤油画中的线形与色彩 | 第29-33页 |
2.3.1 黑、白对赵开坤绘画线形动象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2 表现性的色彩对赵开坤线形动象性的交织 | 第31-33页 |
2.4 赵开坤油画中的线形与画面布局 | 第33-35页 |
2.4.1 有形之线对画面布局的丰富作用 | 第33页 |
2.4.2 无形之线对画面布局的支撑作用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之美 | 第35-43页 |
3.1 线形对赵开坤油画中的形象塑造 | 第35-37页 |
3.2 线形赋予画面的动静对比 | 第37-39页 |
3.2.1 力的韵律 | 第37-38页 |
3.2.2 富有“节奏的秩序美感” | 第38-39页 |
3.3 赵开坤油画中“象外之象”的空灵意境表达 | 第39-43页 |
第四章 赵开坤油画中线形应用的动象性对意象油画表现语言多样化的启示 | 第43-47页 |
4.1 挖掘个人符号化的语言特征 | 第44-45页 |
4.1.1 个人符号化语言的定义 | 第44页 |
4.1.2 个人符号化语言对丰富中国意象油画表现语言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对笔者油画创作的启示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