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现有研究评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基本概念界定第14-20页
        1.4.1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第14-15页
        1.4.2 新工业革命第15-20页
2 新工业革命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挑战第20-34页
    2.1 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第20-25页
        2.1.1 工程人才素质能力现状第20-23页
        2.1.2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第23-25页
    2.2 新工业革命对工程人才的素质要求第25-29页
        2.2.1 工程人才需求变化第25-26页
        2.2.2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工程人才特质第26-29页
    2.3 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第29-34页
        2.3.1 新工业革命对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第29-31页
        2.3.2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工业革命的挑战第31-34页
3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第34-53页
    3.1 美国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第34-44页
        3.1.1 美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概况第34-37页
        3.1.2 新工业革命下美国工程人才培养新举措第37-44页
    3.2 德国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第44-48页
        3.2.1 德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概况第44-46页
        3.2.2 新工业革命下德国工程人才培养新举措第46-48页
    3.3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美德工程人才培养对比分析第48-53页
        3.3.1 工程人才培养理念第48-49页
        3.3.2 工程人才培养方式第49-51页
        3.3.3 工程人才培养过程第51-53页
4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路径第53-63页
    4.1 工程人才培养的理念转变第53-55页
        4.1.1 工程同理心的生态教育理念第53-54页
        4.1.2 分散式合作的教学理念第54-55页
    4.2 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55-59页
        4.2.1 新兴工程专业的开设第55-56页
        4.2.2 协同合作育人模式第56-57页
        4.2.3 师资选拔和队伍建设第57-58页
        4.2.4 协同培养的管理制度第58-59页
    4.3 工程人才培养过程改革第59-63页
        4.3.1 工程教学模式的改革第59-60页
        4.3.2 工程课程体系的构建第60-61页
        4.3.3 工程实践能力的强化第61-63页
结论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甲醇、发酵型柿子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以权力自觉为特征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以S省Q县为例